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冯道:从刘守光到石敬瑭,他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5: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冯道:从刘守光到石敬瑭,他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

冯道,这位在唐末五代十国乱世中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以其复杂而传奇的一生引发了后人无数争议。他历经五个朝代、侍奉十位皇帝,不仅官场地位稳固,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01

早年经历与仕途起点

冯道出生于唐僖宗年间(874-888),成长于藩镇割据的动荡时代。他出身寒门,却自幼勤奋好学,安贫乐道。初入仕途时,他投奔幽州节度使刘守光,担任掾属一职。然而,因劝谏刘守光不要攻打交趾,触怒了后者,险些丧命。这次经历让他学会了审慎行事,在乱世中求生存。

02

转投李存勖

乾化元年(911),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

03

李嗣源时期

天成元年(926年),冯道守丧期满,被征拜为翰林学士,到洛阳赴任。这时,李嗣源在邺都被叛军拥立为帝,并反攻京师洛阳。冯道正行至汴州,不顾孔循的劝阻,急速赶赴洛阳。四月,唐庄宗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继位,是为后唐明宗。明宗素知冯道之名,授其为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

天成二年(927年),冯道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对有才识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荐任用,而对品行浮躁的士人子弟则加以抑制。当时,百官为明宗加徽号,都由冯道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浑然一体,不是一般流俗的风格,举朝臣僚无不钦服。后来,冯道改任门下侍郎、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授尚书左仆射,封爵始平郡公。

04

石敬瑭时期

天福元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授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为晋高祖加徽号。晋高祖也为耶律德光献徽号,并遣冯道为使,出使契丹。

天福四年(939年),冯道自契丹归国。晋高祖废除枢密使,将枢密院职权划归中书省,将政务都委托给冯道,加授他为司徒、兼侍中,进封鲁国公。冯道曾上表高祖,请求退隐。晋高祖也不看表,便让侄子石重贵前去探视,对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亲自来请。”冯道无奈,只得继续任职。当时晋高祖对冯道的恩宠礼遇,满朝无人能及。

05

历史评价

冯道的履历让后世对其评价两极分化。一方面,他被视为政治投机者,缺乏忠诚与气节;另一方面,也被认为是务实的政治家,以保民为己任:

  •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他“不知廉耻”,司马光则斥其为“奸臣之尤”。
  • 然而,王安石曾为其辩护,称其为“乱世菩萨”。他认为冯道在乱世中多次劝阻君王避免杀戮,保护百姓,功不可没。
06

文化贡献与个人哲学

除了政治成就,冯道还在文化传承上留下重要一笔。他主导雕版印刷儒家经典,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与保存。这一壮举耗时二十三年,跨越四个朝代,最终完成《九经》的刻印,对中国古籍传承意义深远。

此外,他的诗作《天道》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这种顺应自然、专注当下的态度,或许正是他能在乱世中游刃有余的关键。

07

结语

冯道的一生充满争议,但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复杂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无论世人如何评判,他都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中书写了一段独一无二的政治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