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献王朱椿:皇帝钦点的蜀秀才,用礼乐教化蜀地的大明第一贤王
蜀献王朱椿:皇帝钦点的蜀秀才,用礼乐教化蜀地的大明第一贤王
蜀献王朱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他在成都建立蜀王府,积极推行王化教育,征讨叛乱的西番蛮人,打击茶叶走私,被誉为“宗室为最贤”。他的传奇人生和贡献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位蜀王的神秘面纱,了解他的非凡事迹。
封藩蜀地
朱椿(1371年4月4日—1423年3月22日),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蜀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惠妃郭氏。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十八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蜀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二十五日,建蜀王府于成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于成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十一日薨逝,年五十三岁,谥曰献。
朱椿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有《献园睿制集》十七卷存世。
平定叛乱
朱椿在蜀地的治理成就,首先体现在平定叛乱、维护地方安定方面。他两次成功平定西番蛮人叛乱,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十七日,尚在之国途中的朱椿收到急报,“西番蛮人”作乱,烧毁黑崖关。黑崖关又名三牙关,位于今汉源县清溪镇,自古为茶马古道要隘,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此设关。一旦让西番蛮人掌控黑崖关,便可突入川中。事实上,时局也是这么发展的,西番蛮人一路烧杀抢掠烧,在川中祸患深重。
朱椿作为镇守川地的蜀王,维护地方安定责无旁贷。年仅弱冠的朱椿展现出了自己果决的一面,利用战时可指挥藩内部队的特权,命四川都司都指挥使翟能、同知徐凯统帅一万三千人,随正好在川的岳父凉国公蓝玉(上年奉命整修四川城池,估计是为女婿之国保驾护航)出击,同时向父皇通报此事,附上自己的处理意见。
次月,蓝玉露布报捷,奏称已击破西番蛮人,顺带着把趁火打劫人攻围大渡河千户所的嵓州杂道蛮人一道讨平,将土官副使观著等枭首。总之,此次西番蛮人之乱,在朱椿翁婿的通力配合下,很快被平定。
推行礼乐教化
朱椿在蜀地的治理成就,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推行礼乐教化,重视教育,关注民生,使蜀地大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二日,就藩成都。既至蜀,聘请汉中教授方孝孺为世子傅,表其居曰“正学”,教化蜀人。诣讲郡学,知诸博士贫,分禄饩之,月一石,后为定制。造安车赐长史陈南宾。闻义乌人王绅贤能,聘至,待以客礼。王绅父王祎死于云南,往求遗骼,资给之。
朱椿在明白两川祸乱源头后,大减赋税,制订蜀地集市规范,终使蜀地大治。此外,他对蜀地佛教也相当关心,时常上峨嵋山参拜,峨嵋山上所建的清音阁接王亭就是为了迎接朱椿而设。
历史评价
朱椿的治理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被誉为“宗室为最贤”,是明代第一贤王。明太祖朱元璋也对其赞赏有加,称其为“蜀秀才”,并多次在朝中表扬他的才能和品德。
朱椿的传奇人生,展现了明代藩王制度下一位理想君主的形象。他不仅是一位军事统帅,更是一位文化使者和仁政实践者。他在蜀地的治理成就,为明代宗藩树立了典范,其“最贤”的评价,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