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宁扬长江大桥通车,揭秘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奥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1: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宁扬长江大桥通车,揭秘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奥秘

2025年1月1日,宁扬长江大桥(龙潭过江通道)正式通车运营。这座全长4963米、主跨156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不仅为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我们再次聚焦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亮点与工程技术。

01

“二龙戏珠”:从设计到现实

南京长江大桥的“二龙戏珠”景观造型,是中国桥梁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这一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古代桥梁美学,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工程技术完美融合。

大桥的设计者唐寰澄先生在设计前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桥梁,以从中汲取古人的哲学思想、设计理念、工艺技巧,希望能在现代桥梁的设计中注入几千年来所凝聚成的中国桥梁的灵魂,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为了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美学原理,体现最经济、最民族的风格,他在两岸引桥上层借用中国古桥如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河北赵州桥等桥的艺术手法,以使屹立的引桥高巍连拱与刚劲轻巧的正桥菱形钢梁相映成趣,不显得线条单调。

宁扬长江大桥在设计上也采用了“二龙戏珠”的造型,体现了对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精髓的传承与创新。两座大桥一北一南,横跨长江,宛如两条巨龙在江面上嬉戏,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传承与发展。

02

工程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长6772米,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铁路桥。其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先河。

大桥的建设者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了100多项新技术,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首次采用沉井基础施工、首次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首次实施大跨度钢梁悬臂拼装等。这些技术创新不仅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建成,也为后续的中国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宁扬长江大桥则在建设过程中创出多个“第一”,如世界首创缆内中央送气方式的主缆除湿系统,世界首创无级可调长钢锚杆锚固体系,索塔建造首次应用弧形钢筋网片自动化生产线,国内首次编制大跨度公路悬索桥耐久性设计指南、填补国内空白等。这些创新成果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最新技术水平。

03

从“天堑”到“通途”

南京长江大桥自1968年建成以来,一直是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随着航运需求的增加,大桥净空高度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有专家提出对其进行“增高手术”,通过主桥整体顶升16米,使通航净空高度达到40米,以满足2.5万吨海轮的通航要求。

这一方案虽然技术可行,但最终并未实施。2025年7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整体纳入文物保护,这意味着对其任何改造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批。这一决定既体现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也反映了中国在交通规划上的新思路:通过建设新的过江通道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而不是对现有桥梁进行大规模改造。

宁扬长江大桥的建成,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大桥的通车不仅缓解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的过江通道,宁扬长江大桥将进一步促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4

展望未来

两座大桥,一新一旧,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南京长江大桥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创新,开创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先河;宁扬长江大桥则展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最新成就。它们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中国工程技术进步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随着更多过江通道的建设,长江天堑将真正变成通途。而南京长江大桥和宁扬长江大桥,将继续在长江之上,以“二龙戏珠”的姿态,见证中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