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科院揭秘:优质大米产地的秘密
浙江省农科院揭秘:优质大米产地的秘密
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简称: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产地溯源团队在大米溯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首次利用地理环境相似性原理,构建中国大米营养元素推测模型,成功绘制出全国大米产区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选购依据,更为大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创新方法:地理环境相似性原理的应用
研究团队基于地理环境相似性原理,收集了2017年全国17个省的117个县(市或区)的代表性大米样品692份。通过对14种营养元素(Al, Ba, Ca, Cu, Cr, Fe, K, Mg, Mn, Mo, Na, Ni, Rb, Zn)与气象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构建了精准的大米营养元素数据库。这一创新方法不仅丰富了现有数据库,还为大米溯源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核心成果: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图
研究团队绘制的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图,直观展现了不同地区大米的营养成分差异。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以粳稻溯源为例,利用BPNN模型对粳稻进行原产地判别,结果发现加入模拟数据会提高判别准确率。这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实际价值:指导消费与产业升级
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消费者而言,通过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各地大米的营养特点,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购买决策。对产业而言,该研究为大米产区的品质评价和品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大米产业向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科研实力:多项目支持与团队协作
该研究得到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C02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302196)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农科院学科建设专项等经费的支持。这些支持不仅体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也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产品产地溯源团队一直聚焦产业需求和大健康,开展稳定同位素在大米产地溯源、有机鉴别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在JAFC,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等知名期刊发表大米溯源相关论文11篇,申报专利1件,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产地溯源团队的研究成果,是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优质农产品的“身份密码”将被破解,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安全、营养的食品,农业产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