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年度下潜116次创纪录,我国深海探测能力持续领跑全球
“奋斗者”号年度下潜116次创纪录,我国深海探测能力持续领跑全球
2024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深远海“科考+考古”船“探索三号”在海南三亚入列,这标志着中国载人深潜能力将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而在此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已经创造了新的历史。
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已完成116次下潜,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其单年下潜次数的新纪录,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海深载人深潜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奋斗者”号累计下潜338次,万米下潜25次,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奋斗者”号的成功,离不开其突破性的技术设计。为应对万米深海的极端环境,科研人员独创了新型钛合金材料,成功解决了载人舱的材料难题。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具备极高的强度和韧性,还要满足可焊接性要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项目负责人杨锐表示:“国际上没有制造先例,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造。”
除了载人舱,水声通信系统也是“奋斗者”号的关键技术突破。科研人员通过优化信号调制和抗干扰算法,实现了稳定的数据传输,通信距离超过10公里。同时,控制系统采用了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让“奋斗者”号能够在海底实现地形巡航、定点航行以及悬停定位等功能,其水平面和垂直面航行控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科考应用方面,“奋斗者”号的表现同样亮眼。依托“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奋斗者”号组织开展了多项国际联合科考项目,包括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中国-俄罗斯千叶-堪察加、阿留申海沟的载人深潜科考。这些科考活动不仅为深海生物、地质、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也推动了深海技术与水下考古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奋斗者”号的成功,是我国深海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的缩影。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据统计,近三年,全球过半载人深潜由中国完成。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表示:“认识海洋,才能更好地开发、保护海洋。向科技要答案,我们必须增强志气与骨气。”
随着“探索三号”的入列,我国深海科考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将依托载人和无人深潜装备,组织更多国内外联合科考航次,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装备应用发展。正如叶聪所说:“最精彩的探秘,永远是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