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拒绝陋习》走红,32个实验区推进婚俗改革
《婚礼上拒绝陋习》走红,32个实验区推进婚俗改革
近日,一部名为《婚礼上拒绝陋习》的短剧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部短剧通过一对新人在筹备婚礼时,勇敢抵制天价彩礼、恶俗婚闹等传统陋习的故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婚礼陋习:沉重的“爱的代价”
在短剧中,男方家庭坚持要高额彩礼,认为这是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女方及其家人则认为这些陋俗不仅会破坏婚礼的美好氛围,还可能对新人造成身心伤害。这一冲突,正是当前许多新人在筹备婚礼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据调查,当前婚礼陋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额彩礼:在一些地方,彩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大操大办:为了“面子”,一些家庭不惜举债办婚礼,导致“一场婚礼,十年还债”的现象屡见不鲜。
恶俗婚闹:如“闹伴娘”、强迫新人做低俗游戏等,不仅影响婚礼氛围,还可能侵犯他人权益。
“租赁伴娘”等新型陋习:如浙江宁波一例,新娘因未带手机未结尾款,拒绝支付租赁伴娘600元尾款,引发网友热议。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情关系的淡薄,也引发了人们对婚礼本质的思考。
婚俗改革:让婚礼回归爱与责任
面对这些婚礼陋习,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推进婚俗改革。民政部先后分两批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通过创新婚育文化载体、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等方式,推动婚俗改革。
以河北省河间市为例,自2021年4月成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后,该市创新性地提出了“低彩礼”“零彩礼”概念:彩礼6万元以下视为“低彩礼”,3万元以下视为“零彩礼”。同时,全市还在乡镇层面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降低婚嫁消费标准,并要求各村、社区依法依规将婚事新办简办、鼓励“低彩礼”“零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据统计,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河间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1000余对,“低彩礼”“零彩礼”占比逐年上升,每桩婚事费用平均降低15%左右。而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依托区内景点,举办简约而温馨的婚礼,不用“排场”,无需“奢侈”,也能找到见证爱情的仪式感。
网友热议:婚礼应该回归本质
这部短剧引发的热议,反映了公众对婚礼陋习的普遍反感,以及对婚礼本质的思考。在相关新闻评论区,许多网友表达了对新人敢于说“不”的支持:
-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些陋习了,希望这种观念能尽快普及!”
- “婚礼应该是两个人的幸福时刻,不应该成为家庭的负担。”
- “彩礼不应该成为婚姻的‘门槛’,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
但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传统习俗应该保留,但要与时俱进,去除不合理部分。”
- “婚礼的规模和形式应该由新人自己决定,而不是外界强加。”
这些讨论反映了公众对婚礼陋习的态度,也体现了社会对婚礼本质的思考。婚礼,作为人生的重要仪式,应该回归其本质——庆祝两个人的结合,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或社会攀比的工具。
结语:让婚礼回归爱与责任
《婚礼上拒绝陋习》的爆红,反映了社会对婚礼陋习的普遍反感,以及对婚礼本质的思考。婚俗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婚礼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让每一场婚礼都成为真正的幸福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