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校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从课堂到校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高校教育的“根”与“魂”
山东大学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既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起到推动作用,也能赋予其学校教育以独特的魅力。这种融合对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来说是一种互利双赢的选择。
融合之道: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一个“融”字。扬州大学的研究表明,这种融合需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与全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可替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影像、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深奥的内容化难为易,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要善于深挖和阐发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精髓,将其创造性转化为与当前社会相匹配的时代精神和价值。
校园文化:浸润式教育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建设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在校园景观、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硬环境的布置中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诵读、写作、表演、辩论等,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亲身参与中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翅膀
在数字化时代,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可以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例如,开发虚拟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文化教育产品,利用AI技术模拟古代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创建互动式学习体验等。
实践案例:云南中医药大学的探索
云南中医药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之道,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学科建设:打造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明确提出实施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两大战略,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两年来,学校新增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改革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建设云南省民族医医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服务社会: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学校积极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与32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牵头组建服务云南白药集团的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结语: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双向奔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