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的“万神殿”: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改造记
798的“万神殿”: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改造记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历经100天的改造,于11月正式揭幕。作为798艺术区内最大的单体建筑空间,此次改造不仅提升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纯粹的白盒子空间,彰显了国际性和当代性。
© 董琳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改造可以说是798艺术空间的3.0版本。从最早1.0版本的工厂,发展为具有工业风特征的2.0版本艺术空间,如今的798已经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聚集地。因此,3.0版本的艺术空间更加关注艺术品本身,为艺术品提供最佳的展陈环境。
© 夏至
© 夏至
本次改造包括外立面、前厅、展厅、办公区、VIP室甚至卫生间和库房都做了重新规划,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央空调、照明系统、水电网络等。此外,在前厅设置了一个文献阅览区,二楼增加了一个具有景观意味的廊桥区,站在这个区域既可以俯瞰主展厅的内部,也可以观看空间的外部。改造后的整体建筑就像一件巨大无比的极简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
© 夏至
入口立面分析图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概括为三个W,第一个是"White"白,白盒子是理想的艺术空间原型。第二个是"Weight"重量。逐层递进的线性空间序列让建筑师联想到了神庙,所以在门厅处设计了一组硕大体量的立柱,就像是卡纳克神庙中的柱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第三个W是"Will"意志。在建筑中人能找到力量和精神性的对话。主展厅方格状的屋顶结构建立了严谨的空间秩序,光从上面洒下来,人仿佛与现实世界剥离,置身于艺术的圣殿之中。
© 夏至
© 夏至
前厅分析图
主创设计师孙大勇表示:"我第一次来到蜂巢时,进入低矮的大门后是一个高挑狭长的前厅空间,拉开一扇5米高的推拉门后是一个硕大的展厅,尺度恢弘,十分震撼。这让我想起了罗马万神殿,穿过万神殿柱廊、门厅,进入直径43米的穹顶大厅,日光洒在穹顶上方形的凹龛里,影子在凹凸的阶梯状藻井造型中徐徐移动,中央是直径8.9米的圆洞。"
© 夏至
© 夏至
© 夏至
入口的四根柱子是建筑师有意增加的。建筑师说这些柱子灵感源于卡纳克神庙的柱廊,突出尺度的对比,让人在进入的路径中感受到空间节奏的变化,营造出庄重的空间气氛和崇高的仪式感。柱子中央是接待问询前台,仪式感满满。服务台上方是连廊,横穿柱廊,二层人在柱廊间横向穿行游走,宛如橱窗中的风景。前厅与右侧的副厅和二层的廊桥未来作为开放展览对外免费开放,首层还设置了资料浏览区,供人休息阅读。充分体现出艺术机构的社会性。
© 夏至
© 夏至
© 夏至
主厅的空间被屋顶的网格等分成18份,每个网格中央是发光膜模拟天光,梁下预留射灯轨道和空调风口。发光天花可以整体亮起,也可以单独亮起。为整个展厅提供了均匀的照明,方格的梁构建了空间新的秩序,为空间提供了参照的坐标。后面的办公区也做了空间梳理,增加了后勤动线和出入口,扩大了库房。
© 夏至
© 夏至
© 夏至
二层办公空间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增加蜂巢团队的高效交流及和谐的工作氛围。三层释放吊顶空间和天光,重新在外墙上开窗,延续空间的秩序。三层作为大会议室和管理层办公室。后院的VIP区域也进行整体升级设计,强调雕塑感和庭院与建筑的互动关系。
展览现场 © 董琳
© 董琳
© 董琳
© 董琳
© 董琳
© 董琳
© 董琳
蜂巢整体空间以白色调为主,干净纯粹。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中,一切都笼罩在白色之下。精神性是建筑的终极追求,建筑是对光的礼赞。
© 夏至
平面图
室外立面图
室外立面图局部
室内剖面图一
室内剖面图二
节点图
功能分析图
项目信息
- 建筑事务所:槃达建筑
- 项目地址:北京,中国
- 项目年份:2024年
- 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 项目主创:孙大勇
- 室内施工团队:北京维特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灯光团队:现象照明
- 外墙施工:北京大古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业主团队: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 摄影师:夏至、董琳
- 视频团队:夏至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