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歌五首:唱响民族抗战最强音
抗战军歌五首:唱响民族抗战最强音
音乐没有国界,音乐包罗万象。军乐作为音乐领域很特殊的分支,具有其他类型乐曲所没有的鲜明特点。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触军歌的机会比较少。在阅兵、军训等特殊活动中我们可能才会传唱。然而军歌的意义非同一般。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更能鼓舞士气,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具有传承历史和军队文化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个动荡年代里最经典的军歌。
《大刀进行曲》
创作于1937年,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那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你一定听过。
《国民革命歌》
创作于1926年,诞生于黄埔军校。反映了当时人民的革命热情和信心。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的产物。有意思的是,这首军歌的旋律采用法国著名童谣《雅克兄弟》的曲调,与《两只老虎》的旋律相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
《中华民国陆军军歌》
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描绘了黄埔军校建军的雄壮场景,以及革命士兵对国家的忠诚与决心。“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这首歌慷慨激昂,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的时局,以及黄埔军校士兵们挺身而出,准备为国家革命而战的豪情壮志。这首歌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出现,以至于不少人以为它是黄埔军校的校歌。下面这首才是。
《黄埔军校校歌》
这里我们插两句闲话。其实黄埔军校并不是它的本名,它成立于1924年,原名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学校在广州黄埔,因此被称为黄埔军校。1926年,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此,黄埔军校校歌其实是两首。第一首是1924年创立时创作。另一首是1926年改组时创作。
《歌八百壮士》
这首歌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所创作。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的官兵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在数万日本敌寇陆、海、空军的重重包围中顽强战斗。这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八佰》也是以此事件创作。这首歌慷慨激昂,雄浑悲壮。遥想先辈们那段艰苦岁月,再看今朝中华民族之崛起,我相信你一定会潸然泪下。
在很多人的影响力,军乐一定是庄严肃穆的,但其实不然。它们中有很多诞生于那个特殊的时期。有激情、有悲壮、有愤怒、有雄壮。无论它们蕴含着怎样的情感,都代表着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即使不熟悉军乐,也因对它们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