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备到细节:一文掌握冬季健行要点
从装备到细节:一文掌握冬季健行要点
清冷爽朗的早晨,凛冽寒风袭上你的鼻头,你的双颊发红,充满希望的一天即将展开,这些就是冬季健行的基本元素了。只要方法正确、装备合宜、目标合理,一年四季都能从健行中收获满满。无论走在雪地、冰霜、松脆的落叶或饱经日晒雨淋的步道,无论阳光明媚或雨雪狂风,只要注意以下技巧,就能享受旅程中的每一步。
干冷
虽然瑞典南部稍有不同,但Fjällräven的家乡到了冬季多是干冷气候。尽管气温远低于零度(零下45度在北部不是没有过,斯德哥尔摩也可能低于零下20度)但由于是干冷形态,其实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冷。
羽绒:这种时候我们很推荐羽绒产品。在这种气候类型中,你需要的是高蓬松系数且不过于笨重的衣服,羽绒便是你的首选用,它的重量体积比是很低的。
羊毛:说到温度调节,洋葱式穿搭是不二法门。我们会尽量避免流太多汗,但是万一不可避免,例如上坡路段,有着吸湿排汗效果的羊毛就是很好的选择。美丽诺羊毛是底层服饰的最佳材质。
湿冷
英国、荷兰、法国北部都属于湿冷气候类型。相对于实际气温,湿冷的感受会比干冷还要冷。
化纤:这种时候就非得仰赖化纤保暖材质和底层服饰了。与羽绒不同,化纤材质即使潮湿也具备保暖效果。虽然就相对提供的保暖度来说,它的体积比羽绒更大、更占空间,但是当气温在零度上下时,这不算是问题。
避免使用棉质。延续化纤材质的概念来选择你的底层服饰,棉质是绝对不行的,它的吸湿特性会让你在长途跋涉、汗流浃背后感到寒冷。
风寒
风寒是可以致命的。风速愈强,风作用在裸露皮肤上的影响愈大。举例来说,风速每小时30公里时,零度气温在裸露皮肤上的体感可能像是负13度。若风速达到每小时60公里,体感温度将达到负18度。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可能将皮肤覆盖,避免暴露在外,并选择防风材质。
薄膜:如果要防止风接触皮肤,必须选择多层次结构的服饰,其中包含一层既容许热气或汗水排出,又不容许风雨穿透进来的薄膜。外层(壳)服饰就是你的最佳选择。然而这类服饰多半不具备良好的保暖能力,里面最好搭配保暖中层。
风帽&防水封条:要将风寒减至最低,就必须尽可能将皮肤覆盖,这时候就必须请出连帽外套了。风帽既可防止热散逸,亦可减少风接触皮肤。如果想进一步提升防护力,防水封条可以防止风从衣服的接缝处穿透。
一般保暖技巧
多层次的灵活穿搭
底层服饰的作用是活动时吸湿排汗,静止时保暖。中层可以阻绝寒冷,外层(壳)服饰用于防风及防雨雪。采用多层次的洋葱式穿搭是为了留有选择的弹性空间,活动时可以脱去一层,休息时则可以添加一层。
避免弄湿和流汗
洋葱式穿搭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内侧汗湿和外侧被雨雪淋湿。无论原因是汗水、雨水或雪水,一旦身体弄湿就有失温的风险。请在开始出汗前就脱去多余的衣服,且和夏季的情况不同,快要下雨就赶紧穿上外壳服饰,不要等已经下雨了才穿。
规律进食
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维持身体能量和情绪稳定。此外,身体在饥饿状态下必须更努力运作才能维持暖和。
吃高热量零食(对士力架和巧克力榛果酱说“yes”)
随身携带高热量的零食,方便路上吃。此时别再想著要养生顾健康了,想想什么零食最物超所值。这时候当然是选择高热量的零食,尤其是结合了糖和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那种,例如Snickers士力架和Nutella巧克力榛果酱或花生酱。而且又好吃!
经常补充水分
由于身体不像夏天那样汗流浃背,你可能没有察觉自己正在流失水分,但只是呼吸都伴随水分散逸到周围的空气,所以请比照食物,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
喝温热的饮品
选择温热的饮品。喝温水不错,不过偶尔也需要来点糖或不同的风味。这种时候最好准备两个保温瓶,一个装温水,一个装热茶、热巧克力或热咖啡。热饮的另一好处是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会有结冰,而冷水已经是在结冰的路上了。
别忘了携带头灯、指南针和地图
冬季的白昼较短,天气变幻莫测,事情不按计划走的机率大为提升。务必携带头灯(不要用手持式以便空出双手)以及指南针和地图(并且事先了解使用方法),就算路线是标示完善的步道也一样。一旦天色变暗,你将会需要这些重要工具。
携带备用电池和行动电源
我们知道iPhone电池遇冷掉电有多快。为手机准备一颗充饱电的行动电源,并携带头灯的备用电池,收纳入靠近身体的地方,胸前口袋最为理想,如此可以替它们保暖。
带个可以充当坐垫的物品
地面寒气容易侵入身体。找个柔软的地方来坐,并在身体和冰冷的地面之间垫一层东西,保暖坐垫或额外的羽绒外套都可以,或者把不要的泡棉睡垫剪成A3大小充当坐垫。
携带瓦斯和炉具
你可能不想为了吃东西停太久,但是多花几分钟享用热腾腾的一餐是值得的,不但舒心,还可以从体内暖和起来。
勿好高骛远
最后一个技巧:务实。冬季健行可能需要穿越雪地,路面可能湿滑、结冰,比起同样路线的夏季健行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建议选择一条熟悉的路线预先练习,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习惯其他事物(也就是上述各技巧),而不必分心在导航上面。千万、务必告诉家人你的目的地、你的计划和回程时间。
过来人分享
David Green:“规划的路线要重质不重量。5公里也好,15公里也好,重点是享受而不是忍受(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倒不是说一定要很简单的路线,只是不要忘记健行的初衷—乐在其中。”
Demitris Makridakis:“享受健行的最好方法是出发行前熟悉你的装备,并听从你的本能和身体。”
Wouter Wesselius:“不要只是仰赖导航系统,务必携带一份好的地图和指南针。”
Peer Lawther:“一旦不确定路线或是天气对你不利,不要害怕回。诚如智者所言,山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