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新天地——五爷庙
民间信仰新天地——五爷庙
五爷庙,这座占地仅2040平方米的黄庙,却以其独特的民间信仰魅力,成为了五台山人气最盛、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从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座万佛阁,到清代独立的黄庙,再到如今的龙王殿、戏台等建筑群,五爷庙见证了民间信仰的演变,也承载着人们对风调雨顺、生活安康的美好祈愿。
龙王殿许愿
五爷庙的核心建筑是龙王殿,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殿宇,于民国六年(1917年)按照五爷的“要求”进行了重建。殿内主供两尊五爷像,一尊是1979年的木制像,另一尊是1996年的铜铸像。五爷的形象雍容华贵,金脸、龙袍、御匾、銮驾一应俱全,这都是康熙皇帝赐予的荣耀。据传,康熙皇帝曾在此得到五爷的救助,因此赐予五爷这些殊荣。
五爷的来历
关于五爷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五台山原本荒凉炎热,文殊菩萨从东海龙宫借来清凉石后,五台山变得草长莺飞、清凉宜人。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黑脸五爷,经常在清凉石上歇息。后来,五条小龙前来讨要歇龙石,结果被文殊菩萨收伏,分配到五座台顶负责播风降雨,五爷被分配到了北台顶。为了方便祭祀,清代在万佛阁旁修建了龙王殿,将五爷请到了台怀镇。
还愿习俗
在五爷庙许愿如果实现,必须回来还愿,否则五爷就会动怒。还愿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做一面牌匾表示感谢,还有做龙袍的,不过,最隆重的要数请一个戏班子给五爷唱几出戏,这种戏叫“愿戏”。龙王殿对面就是专门为五爷修建的戏台。每年六月份,五爷庙大开庙门,请名角、唱好戏,让五爷观赏,以求普济天下、风调雨顺。
五爷庙的兴旺
五爷庙为什么如此兴旺?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48年,毛主席路居五台山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主席参观完塔院寺,在主持的推荐下,兴致勃勃来到了五爷庙。主席很奇怪,问道:“这座寺庙为什么没有遭到破坏?”主持回答:“这座庙里供奉的是一位龙王,专管播风降雨,老百姓非但没有破坏,还派专人来保护。”主席听后感慨良深:“你们看,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多么明显,群众对山上的菩萨和山下这位龙王的态度是多么不同。山上的那位菩萨高高在上,不问民间疾苦,远远脱离了群众,因此老百姓冷淡他、清算他;而山下这位龙王管着天雨,老百姓靠他吃饭,靠他过日子,所以爱戴他、保护他,这就是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吧!”
万佛阁
万佛阁是五爷庙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是台怀镇寺庙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一层供奉的是五爷的顶头上司——骑着绿毛狻猊的文殊菩萨,周围的三面墙壁上是木制的方格,方格内满满摆放着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阁的二层悬挂一口铸造于明代万历年间、重达7000斤的铜钟,是五台山第二号大钟,周围塑有“十殿阎王朝地藏”,三面墙壁同样是木制的方格,方格内同样摆放着贴金小佛像,上下两层的小佛像加起来号称一万尊,万佛阁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