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首创生态警务室,1.6万天鹅安心越冬
河南三门峡首创生态警务室,1.6万天鹅安心越冬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每年冬季都会吸引数万只大天鹅来此越冬,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三门峡市创新性地设立了生态警务室,为天鹅打造了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生态警务室的诞生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到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从2000余只增长到现在的1.6万余只。然而,这也给天鹅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保护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为此,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生态警务室。
2021年1月,首批6个黄河流域生态警务室在三门峡市沿黄旅游公路沿线建成。2023年,这一模式进一步扩展,全市6个县市区共建立了33个生态警务室,实现了对三门峡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的全覆盖。
全天候守护与零犯罪奇迹
生态警务室的民警们每天都会进行例行巡逻。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们常常需要在零下的气温中工作。为了确保天鹅的安全,民警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 增加巡逻频次:每天早晚各延长半小时巡逻时间,增加巡逻次数。
- 设置警示设施:在重点区域设置提醒警示牌和警示带,提醒游客保持安全距离。
- 专职巡护员制度:安排专职巡护员在天鹅季加大对栖息地的巡护频次。
- 环境整治:清理千亩鱼塘,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为天鹅营造更适宜的栖息地。
- 疫病防控:提前筹备疫源疫病防控物资,对主要栖息地进行全面消杀。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生态警务室运营两年来,区域内实现了破坏黄河生态零违法零犯罪的目标。这一成绩在全国范围内都堪称典范。
创新模式的示范意义
三门峡市的生态警务室模式,不仅是对传统警务工作的创新,更为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生态警务室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沿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创了生态警务新模式。
- 跨部门协作:生态警务室与当地社区、环保部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密切配合,形成了保护合力。
- 法制保障:2017年,三门峡市出台了中国第一部以保护天鹅为主的地方法规——《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面向未来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生态警务室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天鹅迁徙时间和栖息地发生变化,需要警务室及时调整保护策略。此外,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如何在保护天鹅的同时满足公众观赏需求,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难题。
未来,三门峡市计划进一步完善生态警务室的功能,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如利用无人机、远程监控等技术提高保护效率。同时,还将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门峡市的生态警务室模式,不仅有效保护了白天鹅,更成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这种创新的保护模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