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诺如病毒高发,学校如何守护孩子健康?
秋冬诺如病毒高发,学校如何守护孩子健康?
秋冬季节,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成为防控的重点场所。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预防措施。从加强个人卫生、食品和饮水安全,到环境清洁与消毒,以及规范处理呕吐物等,每一项都至关重要。家长们和老师们要共同携手,守护孩子们的健康,防止诺如病毒在校内传播。
诺如病毒:高发季的“校园杀手”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等特点,是秋冬季节校园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于人员密集,容易发生病毒的快速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症状。虽然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学校防控:从环境到个人的全方位措施
环境清洁与消毒
学校需要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场所、宿舍、食堂等区域的清洁卫生。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应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适宜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一旦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清除污染物后,对其表面及周边区域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高水平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学校应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吃东西前要彻底洗净双手。需要注意的是,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食品和饮水安全
学校食堂应加强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特别要注意双壳贝类等水产品的烹调加工控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同时,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不喝未煮开的水,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
健康监测与管理
学校需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发现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时,立即按照相关要求报告。若有员工(尤其是厨工及食品从业人员、保育员、供管水人员)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
家校合作:共同守护孩子健康
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若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避免带病上学。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诺如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如组织呕吐物和环境消毒方法培训、正确洗手等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和消毒能力,规范个人卫生行为。
秋冬季节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应对,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