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职称评审新办法助力教师发展
南京大学职称评审新办法助力教师发展
南京大学近日推出职称评审新办法,通过“破五唯”和“代表作”制度,打破传统职称评审中过分依赖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单一指标的问题,为教师发展开辟新路径。
“破五唯”:重塑教师评价体系
南京大学此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五唯”。所谓“五唯”,即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些单一指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发展出现偏差。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负责人表示,学校在职称评审中将不再简单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作为评价依据,而是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学术贡献。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对师德师风、社会服务和科研质量的考核,不再对论文等有明确要求。
代表作制度:让优秀成果说话
在“破五唯”的基础上,南京大学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教师在申报职称时,可以提交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技术标准、艺术作品等。评审专家将对这些代表作进行同行评议,重点考察其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这一制度的实施,让那些在特定领域有突出贡献但可能不完全符合传统评价标准的教师,有了更多机会获得应有的认可。例如,南京大学某学院的一位教师,虽然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最终凭借高质量的代表作成功晋升教授。
多维度评价: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除了“破五唯”和代表作制度,南京大学还建立了多维度评价体系。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更加注重其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科研型教师,则更加关注其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这一改革让每位教师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裴金萍教授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虽然没有足够“达标”的论文,但凭借出色的教学业绩,最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改革成效:激发教师发展新动能
南京大学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优秀青年教师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一位从海外归国的青年学者表示,正是得益于学校的新政策,他才能在短时间内从助理研究员晋升为教授。
南昌大学的改革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该校通过特别评审推荐通道,2021年正高职称晋升占比达到28.3%,副高职称晋升占比达到23.9%。这表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活力。
南京大学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不仅为教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加入改革行列,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必将更加科学完善,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