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来了,闽南人的独特过年方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7: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来了,闽南人的独特过年方式

“冬至大如年”,这句流传已久的闽南俗语,道出了冬至在闽南人心中的分量。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闽南地区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规模和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闽南人会通过一系列独特的习俗和美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祈求家庭团圆和幸福。

01

冬至的由来与文化内涵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北半球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标志着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刻,同时也意味着阳气开始萌动,万物即将复苏。

在闽南地区,冬至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清道光年间《厦门志》记载:“冬至,俗不相贺,谓之亚岁。各祭其祠,舂米为圆,谓之添岁。”这表明冬至在闽南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家族团聚、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闽南人将冬至视为“小年兜”,认为过了冬至,人就大了一岁,这种观念与北方的“过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02

闽南冬至的主要习俗

祭祖

祭祖是闽南冬至最重要的习俗之一。闽南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此时祭祀祖先,更能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在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包括鸡、鸭、鱼、肉、水果、糕点等,摆放在祖先牌位前,点燃香烛,行跪拜礼。这种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吃汤圆

汤圆是闽南冬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在闽南,冬至吃汤圆被称为“冬至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闽南的汤圆与北方的饺子一样,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汤圆的制作过程也富有寓意:将糯米粉揉成团,捏成圆形,象征着团圆;在汤圆中加入红糖或芝麻等甜馅,寓意着生活甜蜜。在冬至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温馨无比。

搓丸

除了吃汤圆,闽南人还有搓丸的习俗。搓丸是将糯米粉和水混合,揉成柔软的面团,然后搓成大小不一的丸子。这些丸子不仅用于祭祀,也是冬至筵席上的重要食品。在闽南,搓丸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家人的欢声笑语,成为冬至夜一道独特的风景。

03

闽南冬至的特色美食

汤圆

闽南的汤圆与北方的饺子一样,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汤圆的制作过程也富有寓意:将糯米粉揉成团,捏成圆形,象征着团圆;在汤圆中加入红糖或芝麻等甜馅,寓意着生活甜蜜。在冬至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温馨无比。

麻糍

麻糍是闽南地区另一种传统的冬至美食。它是用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中捣烂,然后揉成团,再裹上花生粉、芝麻、白糖等馅料制成。麻糍外皮软糯,内馅香甜,口感独特,深受闽南人喜爱。

馄饨

在闽南部分地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馄饨形似鸡卵,象征着天地混沌初开,也寓意着生命的孕育和新生。冬至食用馄饨,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04

现代闽南人的冬至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闽南人过冬至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虽然传统的祭祖、吃汤圆等习俗依然保留,但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例如,一些家庭会选择外出旅游,将祭祖仪式简化,或者通过网络视频与远方的亲人“云团聚”。同时,冬至也成为年轻人聚会的好时机,他们可能会选择去餐厅品尝传统美食,或者在家举办小型聚会,分享冬至的故事和文化。

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冬至所蕴含的孝道文化、团圆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闽南人不变的追求。正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满江红·冬至》中所写:“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冬至不仅是时间的轮回,更是文化的传承,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记得回家,记得团圆,记得感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闽南冬至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醒着人们放慢脚步,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文化,让“冬至大如年”的传统,继续在闽南大地上传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