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开窗通风,远离"毒气"侵害
车内开窗通风,远离"毒气"侵害
"新车买来两个月,车内还是有股刺鼻的味道,待久了还会觉得头晕恶心。" 这是不少车主的真实体验,也是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驾乘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
车内"毒气"从何而来?
车内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汽车内饰材料、座椅、地毯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1]这些物质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有甲醛的树脂或胶水。此外,汽车胶黏剂、隔音材料、地毯脚垫等也会释放甲醛、苯、甲苯等有害气体。[2]
"毒气"的危害有多大?
这些看似无形的"毒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甲醛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能导致头痛、眼花、咳嗽等不适症状,对敏感人群还可能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3]而苯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导致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知多少?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8种有害物质的浓度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5]其中,甲醛浓度限值为0.1mg/m³,苯为0.11mg/m³,甲苯为1.10mg/m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在某些指标上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德国规定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³。
如何正确开窗通风?
开窗通风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7]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20-30分钟。最佳通风时间是上午9-11点和下午2-4点,此时交通污染相对较少。在气温较低时,可以留一条小缝通风,避免冷风直吹。同时,注意不要在停车时开窗,以免吸入更多尾气。
行业趋势与展望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重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例如,红旗品牌推出的"零甲醛"汽车,通过全面创新和严格管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的驾乘环境。[6]这不仅体现了车企的社会责任,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开窗通风虽是简单之举,却能有效驱赶"毒气",守护我们的呼吸安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