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天花粉:洁白如雪的药用价值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2: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天花粉:洁白如雪的药用价值

天花粉,这味洁白如雪的中药,不仅名字优美,其药用价值更是源远流长。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家对其功效都有详尽记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天花粉的命名由来、药用功效及使用方法,让您全面了解这味传统中药的魅力。

天花粉的命名由来

“此天花非彼天花,飞天瑞雪比拟它。”天花粉名称中的“天花”二字,正是借雪之白而比拟栝楼根药材所具有的雪白的性状。

天花粉的原始与原名,其实就是栝楼根。《神农本草经》中也以栝楼根为名,列为中品,功效所主皆为其根,尚无涉果实瓜蒌。医圣张仲景用到了它,称它为“栝楼”,省了根字。至于用到它的果实瓜蒌时,他用的是“栝楼实”一词。

天花粉的名称显然比栝楼或栝楼根的名称出现的晚。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了“栝楼粉”的名称,并且记载了栝楼根制粉法。古人食用其粉,最常用粉煮粥。至于强调它的白,可以在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看到记载:“实名黄瓜,根亦名白药。”同时,《本草图经》中列天花粉为正名,这是天花粉名称在本草典籍中首次亮相。自此,天花粉这一似乎高大上的名称就慢慢被视为了正统,终成为其中药正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释名项有“根名白药(《图经》)、天花粉(《图经》)、瑞雪”。瑞雪一名显然是他新收入本草的。他解释说:“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

这一解释的背后,就有“天花”与“雪”以及“瑞雪”的关系。唐代熊儒登有《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代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金代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疏竹共风流。”诗句中的“天花”均指雪花。而李时珍的解释体现出他“书考八百家”的真正功力,其释名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药物的炮制加工有关,“去皮捣烂,以水澄粉用”,这是名称中粉字之来源;二是与性状有关,因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又名白药或瑞雪,这是强调了它特殊的白。用“雪”关联其药名,也可以体现它具有寒凉的药性。取天花粉为名,显然远胜于直白地称它雪粉或白药。



图:步瑞兰

药用功效与历史记载

《神农本草经》早就认识到它的功效:“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如今天花粉用于治疗消渴较为常用。

经典固然重要,但还是少不了后世无数次的印证或再发现。下面的医案值得一说。

明朝时,在彩云之南的云南,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1397—1470年)写了一部《滇南本草》。该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要早140多年,是我国现存较早且最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专著。在其所收五百余种药物中就分别收录了天花粉和瓜蒌,其中记录了一则天花粉治伤的效案:有一人被打伤了右侧腰部,结果咳嗽多年不愈,胸膛疼痛难忍,不时又作吼喘。后来得到他人所传的一则天花粉验方,连服数剂,半月而愈。附方如下:

“治跌打损伤。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二钱。引用石膏、豆腐卤调服,三次。其人咳去紫黑瘀血数口,胸膛不疼,咳嗽亦止。服药后作呕发吐,其病方除。”

此医案示天花粉消肿排脓止痛之用。天花粉用于治疗疮肿,未成脓者可消肿,已成脓者可排脓。有经验介绍说,民间有便捷使用天花粉缓解跌打肿痛的用法,如因不慎出现跌打红肿,将天花粉捣碎后外敷于伤处即可奏效,鲜用更佳。溯源则极悠久,远在《肘后方》中就有用鲜天花粉捣烂,敷于患处,以治“折伤肿痛”的记载。在配伍用药时,天花粉可搭配红花、桃仁、当归、没药等同用,能起到更好的活血化瘀、疗伤止痛之效。

药材来源与使用方法

药材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

食疗推荐:花粉桑叶茶。原料:天花粉10克,桑叶10克。做法:天花粉饮片及桑叶,用水煎煮10分钟,或开水冲泡,全天代茶饮。说明: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功效,适用于内热消渴,糖尿病有烦热口渴等症状者选用。


使用注意事项

孕妇、脾胃虚寒者、大便滑泄者忌用。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宣传,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