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新路径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新路径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正在通过持续升级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已建成17.6万张养老床位、405家社区长者食堂和超2000个老年助餐点,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引领:打造高素质护理队伍
2025年1月起,上海正式实施《养老护理员激励补贴实施办法》,为养老护理员提供最高可达月最低工资标准100%的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上海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视,更将有效提升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和整体服务水平。
服务升级: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上海,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已建成502家“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特别关心的助餐问题,上海累计建成405家社区长者食堂、超2000个老年助餐点,并吸纳140余家社会餐饮店加入老年助餐网络。
在居民区层面,上海创新推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提供“微助浴、微照料”等便捷服务。在农村地区,通过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乡村长者照护之家,实现“养老不离村”。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
科技的应用正在为上海的养老服务插上智慧的翅膀。目前,全市已建成77家智慧养老院,推广应用“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达到156家。陪伴机器人、智慧管理系统、远程安防等科技产品在养老院中普遍应用,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电信联合华为打造的3D光感康养系统,通过在浴室卫生间、起居室等区域部署3D光感摄像头,实现对老人跌倒、坠床等危险行为的精准识别和及时预警。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护了老人的隐私,更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守护。
创新驱动:打造养老科技产业高地
根据《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到2027年,上海将创建1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建成1-2个高质量孵化器,引进培育5-10家龙头企业,初步建成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年均服务老年人超过500万人次。
未来展望:持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上海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在持续升级。从政策支持到服务设施,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培养,上海正全方位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不仅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更为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海的养老服务体系升级,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自我完善,更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可借鉴的“上海模式”。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上海正朝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稳步前行,为构建更加美好的老年生活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