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来了,如何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大寒节气来了,如何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1月20日将迎来大寒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来临。在这个寒气逼人的时节,如何做好个人健康管理,保持身体健康,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让我们从养生、饮食和疾病预防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大寒时节的健康要点。
冬季养生:温补脾肾,顺应时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隆指出,大寒时节是温补脾肾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温补脾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严寒,顾护正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顺应“冬藏”的特性,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滋养阳气。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和操劳而耗伤阳气。饮食上应以温补食材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除了饮食调理,专家还建议在阳光充足时进行户外运动,或在室内练习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以疏通经络、调养气血。此外,拍打足三里和大椎等保健穴位,也能起到鼓舞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冬季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王海隆提醒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做好受累关节的保护工作,避免做重体力活,减少关节负担。如果出现了关节肿、痛、僵明显加重现象,要及时就医。
饮食调养:以温补为主
《黄帝内经》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大寒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可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如枸杞、红枣、桂圆、黄芪、肉桂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气血和阳气。
需要注意的是,温补的同时也要适当滋阴润燥,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损伤身体。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性食物,如醋、山楂等,还应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以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推荐两款大寒节气养生食疗方:
1.灵芝焦枣茶
材料:黑灵芝2两,红枣2两。
做法:
(1)将灵芝切成小块备用,红枣去核切粗丝备用。
(2)砂锅烧热,放入红枣丝,小火翻炒至焦黄色,盛出放凉备用。
(3)将炒好的红枣丝和灵芝块混合均匀,装在干燥的密闭容器内,随时取用。
(4)每次取混合好的灵芝焦枣茶5~10克,开水泡饮,或用养生壶煮茶饮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鲜羊肉500克,当归10~50克(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加减),生姜50克,盐、曲酒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后焯水备用,当归洗净备用,生姜洗净不去皮,切片备用。
(2)热锅加适量食用油,加入生姜片炒香,加入羊肉、曲酒炒干水分至出香味,加入当归、适量开水开盖武火烧开后,转入砂锅中开盖中小火炖煮约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疾病预防:科学应对流感高发期
“近期的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会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最新一周监测数据显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南方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下降。
在预防流感方面,专家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虽然一般建议大家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疫苗,但只要还没感染,就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流感“中招”怎么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得了流感并不是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者可以居家观察治疗,使用退热镇痛药物、祛痰止咳药物缓解症状。观察期间如果体温持续在39.0℃以上,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此外,咳嗽剧烈、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憋气、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对于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的使用,李侗曾指出,目前我国只批准玛巴洛沙韦用于治疗,尚未批准该药用于暴露后预防。他提醒大家在使用该药物时要注意:抗病毒药物需要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目前我国只批准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玛巴洛沙韦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前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如果出现过敏症状或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提升健康素养,共享健康生活
为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我国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发布新版“健康素养66条”,建成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设立“辟谣平台”,推出大量健康科普作品。同时,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并且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均在逐步缩小。
大寒节气虽然寒冷,但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我们完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希望以上建议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大寒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