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故障索赔遭拒,三包政策面临智能化考验
芯片故障索赔遭拒,三包政策面临智能化考验
汽车三包政策,即"包修、包换、包退"政策,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根据最新修订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汽车三包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包修期限: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不得低于3年或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退换车条件:
- 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他主要零部件的车辆,可以免费退换。
- 三包有效期起算60日或行驶里程3000公里以内(先到为准),因质量问题出现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失效,或者车身开裂、漏油,抑或动力蓄电池起火,可以免费退换。
-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修理达两次,但仍未排除该故障或出现其他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时,可以免费退换。
- 主要零部件范围: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身。
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三包政策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近期,一位车主的遭遇引发了对三包政策的广泛讨论。
该车主于6月2日购买了一辆2024款ES6车型,仅使用13天、行驶776公里后,车辆就出现了中央计算集群故障,导致无法完成自动泊车换电。检修发现需要更换整个芯片模块,维修费用高达8.5万余元。车主提出退换车或全额退款的要求,但根据三包政策,这种情况并不符合退换条件,车企仅能提供免费维修和7万积分的补偿。
这一案例暴露出当前三包政策的明显不足: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已被纳入三包范围,但智能化相关的芯片等关键部件仍处于政策真空地带。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芯片故障率有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影响消费者用车体验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某车企一款产品所搭载的英飞凌碳化硅功率芯片失效案例已达7例,失效率高达五千分之一,远超行业标准。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功能都依赖芯片控制,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正常使用,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现状,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三包政策亟需更新完善。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也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关键载体,需要加强多部门联合工作,推动其高质量快速发展。
未来,芯片、激光雷达等高成本传感器有望被纳入三包范围。这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助于推动车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控水平。从长远来看,更严格的三包政策将促使车企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稳定性,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应仔细了解三包政策的具体内容,保留好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以便在需要时顺利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也要关注汽车的智能化配置情况,必要时可与销售商协商更有利于保护自身权益的三包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