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律失常治疗迎来新突破:电复律技术再升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07: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律失常治疗迎来新突破:电复律技术再升级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据2024年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显示,全国收治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医院数量达7583家,住院患者就诊量为1113万人次。其中,房性心律失常占比过半(55.9%),这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密切相关。

在治疗手段上,导管消融和器械植入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2023年,导管消融总例数达34.2万例次,射频消融占比最高,达93.9%。器械植入数量为16.6万例,双腔起搏器占比超60%。

01

脉冲电场消融(PFA):心律失常治疗的新突破

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作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正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阶段。PFA技术通过利用强电场对心脏组织进行瞬时消融,实现精准复律,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PFA技术不仅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显著增长,其在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更是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2023年,全球PFA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市场渗透率提升及适应症的进一步拓展,这一数字有望持续增长。

然而,PFA技术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较低。华泰证券预测,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略缓于美国市场,但整体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目前,PFA技术的临床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费用较高、医保覆盖范围有限等。此外,医生的经验和技能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02

传统电复律技术的升级:无双医疗ICD临床试验成功

在传统电复律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无双医疗为例,其研发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该试验共入组75例患者,年龄跨度从21岁到83岁,涵盖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试验结果显示,所有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的诱颤与除颤测试,ICD自动识别并成功释放电击复律。在院外随访中,该ICD在8个月的入组周期内成功治疗了3例自发室颤(VF)、4例自发室速(VT),并准确鉴别了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这些数据初步验证了无双ICD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未来展望:心律失常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2024年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将持续上升。这将推动心律失常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PFA技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初步验证,但要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还需解决成本、医保覆盖等问题。同时,医生的培训和经验积累也是推广该技术的关键因素。

在传统电复律技术方面,ICD等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无双医疗等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在心脏节律管理(CRM)领域已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国产器械有望在性能和安全性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体来看,心律失常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PFA、ICD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心律失常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