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营销争议,春节档还能逆袭吗?
《蛟龙行动》营销争议,春节档还能逆袭吗?
《蛟龙行动》还没上映就遭遇了营销“翻车”事件。这部由林超贤执导、投资超过10亿元的国产军事大片,因过度营销引发网友抵制,甚至有人表示“为了国家我不看”。这部备受瞩目的影片,能否在春节档实现逆袭?
过度营销引发争议
《蛟龙行动》的营销团队似乎想借助“保密”这一主题制造话题。他们发布了一条宣传视频,强调电影剧本涉及国家机密,需要严格保密。视频中甚至出现了演员张涵予在拍摄时突然收起剧本的场景,引发网友质疑。
这种营销手法显然过于刻意,有网友评论:“笑死,这什么电影营销?”还有人调侃:“为了保护国家机密,我准备不看这个电影了。”这种自相矛盾的营销策略,不仅没有提升观众的兴趣,反而引发了反感。
影片亮点不容忽视
尽管营销方式受到质疑,但《蛟龙行动》本身具有不少亮点。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影片1:1还原了“龙鲸号”潜艇,展现了核潜艇的真实面貌。主创团队历时7年筹备,搭建了大量真实场景,力求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张涵予、杜江、黄轩等实力派演员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导演林超贤此前执导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这次他将战场搬到了深海,展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春节档竞争激烈
2025年春节档堪称“史上最强”,多部重量级影片同台竞技。截至1月19日晚,春节档预售票房已突破1.5亿元。其中,由徐克执导、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7000万元的预售票房断层领先,占比高达42%。《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影片也表现不俗,预售票房均超过2000万元。
相比之下,《蛟龙行动》的预售票房刚刚突破1000万元,在6部主要竞争影片中排名靠后。然而,预售成绩并不完全决定最终票房。回顾2018年春节档,《捉妖记2》虽然以2.94亿元的预售成绩遥遥领先,但最终却被《红海行动》逆袭,后者凭借口碑发酵最终夺得36.52亿元的票房冠军。
能否复制“逆袭”神话?
《蛟龙行动》是否能复制《红海行动》的成功?有观点认为,该片具备逆袭的潜力。首先,影片题材独特,作为春节档唯一的现代军事题材电影,能够吸引特定观众群体。其次,影片质量有保障,从提前看片会的反馈来看,媒体评价普遍较好。最后,军事题材电影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影片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核潜艇题材的局限性可能导致部分观众兴趣不高;影片整体画面偏暗、空间狭小等问题可能影响观感;新生代演员的表演也受到一定质疑。
结语
《蛟龙行动》的营销争议无疑给影片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最终决定票房的还是影片本身的质量。在春节档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可能成为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部投资10亿元、筹备7年的国产军事大片,能否在2025年春节档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