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到利润:会计六要素全解析
从资产到利润:会计六要素全解析
会计六要素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完整图景。本文将详细解释每个要素的定义、分类和具体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六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分为: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一)资产
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某一东西在这一会计期间内是资产,在下一会计期间内就变成负债了,一辆车,从买的时候开始就在贬值,如果你利用它产生的价值一直超过贬值,那么就是资产,除了贬值,还得花钱维修它,保养它。
流动资产:在1年以内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有的营业周期比较长,比如造飞机,造轮船可能要好几年。
非流动资产:超过1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拥有或控制的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基金
由于凭信用应收账款很容易收不回来形成坏账,就有了商业汇票,比如,A和B交易,A欠B账款10万,A的开户银行是招商银行,B的开户银行是中国银行,开的商业汇票为期两个月,A的开户银行A的帐户上的两个月后会无条件的发给B的开户银行B的帐户上。这个商业汇票会归到企业的应收票据里面。
预付账款:在采购之前就先付的账款
周转材料:A4纸、笔等会用掉的
变现的时间不同:一年以内的变现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年以上的变现是长期股权投资
在建工程相当于还在肚子里的胎儿,固定资产相当于是已经出生的孩子
无形资产:相当于你有一个配方,没泄露出去是无形资产,泄露出去就不是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举个例子,你租个半年的摊子,一月份直接付了半年的费用,接下来的五个月就不用再交钱了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现实存在由过去经济业务所产生的一种经济责任。
- 是企业现实的义务。
- 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即或有负债)。(或有负债就是将来可能形成的负债)
- 义务的履行必需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1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应交税费可能是欠税一个月
债券是企业进行融资,向股民融资,发行债券,股民买债券
A企业支付给B企业为期两个月的支付票据,B企业可以拿着这张票据去银行贴现(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银行就把100万给B企业,两个月后银行就去找A企业要100万,但是A企业没钱支付100万,由于B企业的票据是带追索权的,B企业只能还银行100万(对于B企业这100万就是或有负债),再去找A索要100万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 投资款可供企业长期使用。
- 投资形成的资产是清偿债务的保证。
- 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享有权利并承担风险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留存收益。
实收资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
资本溢价:比如两个合伙人各自出资50万开企业,几年后开的不错,后来有一个人也想成为合伙人,享受和前两个一样的权益,那么这是就不是50万了,可能要200万了,这多出来的150万就是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可用于弥补亏损以及转增资本金
就是企业赚钱之后,交完税之后,不要马上分红,先拿出一部分钱作为盈余公积,剩下的再去分红,如果企业亏损了,这些盈余公积就可以拿来弥补
未分配利润:没有任何指定用途的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四)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发完货就可以确认收入了
二、费用
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和收入相反)
期间的费用:比如厂房的折旧
成本:与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相关
费用:与某一会计期间相连
三、利润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企业
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利润项目应该列入利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