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张不开口”?先求流畅,再求完美
面试“张不开口”?先求流畅,再求完美
省考笔试陆续出分,面试备考进入关键阶段。对于许多考生来说,面试初期常常面临"张不开口"的困扰。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面试技巧,帮助考生克服紧张情绪,提升答题流畅度,展现最佳状态。
卸下思想包袱,让自己敢说
第一次学面试时,有人曾开玩笑说:"面试,就是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这句话看似玩笑,实则道出了面试答题的关键——流畅度。许多考生在答题时过分追求完美,担心说错话、用词不当或引发争议,这些顾虑反而成为答题流畅度的绊脚石。
面试高分的前提是流畅度,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答题内容的质量。因此,建议考生先抛开各种思想包袱,把主要精力放在流畅答题上,让自己畅所欲言,积累经验、提升信心。待流畅度提升后,再逐步完善答题内容、强化表述的逻辑性、确保观点的准确性。
解开思维束缚,让自己多说
相对于综合分析题型,面试中的人际关系、应急应变、组织协调类题型往往更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例如:
题目:你和老同事需要一起完成一个调研报告,老同事爱"磨洋工",很多工作喜欢推给你做,对此,你怎么办?
面对这类题目,考生往往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思维模式,导致答题内容单薄。正确的做法是发散思维,更积极、更正面地思考问题,充分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例如:
- 老同事工作经验丰富,领导安排与之合作是为了学习提升,应珍惜机会;
- "磨洋工"可能反映了老同事工作认真细致,可以利用这一点提高调研报告质量;
- 工作推给新人做,可能是为了锻炼新人的重要工作能力。
如果老同事确实存在"磨洋工"的情况,影响了工作进度,应及时与之沟通。站在完成工作、帮助同志的角度,在适当的时候委婉指出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如根据业务范围合理划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进度,保证按时完成。
保持乐观心态,让自己能说
面试最怕的就是嘴生。即便是有面试经验、拿过高分的人,如果不天天练习答题,也会出现不流畅的情况。这是因为面试改变了说话的环境和方式,带来了不适应感。
学习面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 说不出话,说的不流畅,语速慢且卡顿,内容浅显,缺乏逻辑;
- 答题流畅,语速快,但内容深度稍有欠缺;
- 表达流畅,内容丰富,语速平缓。
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需要时间和努力,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沮丧,但只要保持积极心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突破瓶颈。
此外,要充分利用老师和同学资源,多交流答题思路,借鉴优秀表达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练习题
你是单位新录用的大学生,领导对你要求很严格,一点小事情就横加指责,还经常在快下班的时候给你布置任务,让你加班完成,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