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河“壶口瀑布”南行至山西“永济市”
自黄河“壶口瀑布”南行至山西“永济市”
黄河进入陕西境内,沿着陕西、山西交界自北向南进入中原地区。抵达陕西中部宜川地区,河宽由300米骤减为50米,河床陡然下降20米,形成巨大的落差使河水汹涌冲下。此罕见的奇观,形状有如壶口倒水,因此被命名为“黄河壶口瀑布”。
景区延展约1公里,游客在河两岸陕西与山西均得以观赏奇景。今年入冬之际,河面尚未结冰,我来到并留宿于景区里“壶口观瀑坊酒店”。隔天早晨漫步于瀑布区,由于天冷,游客稀少,得以轻松地取景拍照、录影留念。
赏毕后,行车跨黄河桥进入山西沿著黄河南下,沿途欣赏陕西中部以南的黄河景观。此时黄河在高山峭壁下静静地向前奔流,不见先前那般波涛汹涌。约4小时车程,来到山西省南端的“永济市”。
永济古名“蒲阪”,舜继尧之后为王,以此为都。现今城里仍可见到许多以“蒲阪”命名的古楼、食堂、街道、广场……。来永济的目的是拜访“观鹊楼”。
唐玄宗天宝年間(西元743年)詩人王之渙在傍晚時分登樓遠眺,太陽正逐漸落日,左側是陝西華山、山西中條山,黃河橫亙在前。觸景傷情,他寫詩「登觀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詩作並不多,但流傳千古,深植人心。他另首名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𦍑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他似乎對黃河情有獨鍾。我抵達觀鵲樓正逢落日時分,很能體會當時王之渙的心境和詩文的意境。
王之渙在觀鵲樓上的雕像
永濟有個「普救寺」,元朝末年劇作家王實甫作品「西廂記」故事情節發生於此。青春男女相互仰慕,才女母親百般阻撓。才子張君瑞以書信表相思,才女崔鶯鶯回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見信大喜,丫鬟紅娘穿梭其間終使好事成雙。那首藏頭詩「待迎拂疑」居功厥偉,後世之人對於擅長媒合的女子尊稱為「紅娘」。
「普救寺」訪畢,天色已暗。行車半小時抵達潼關,一座地理位置極佳、山水相間的古城。
本文原文来自rise-tw.org,作者苏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