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短视频诈骗频发,AI换脸技术成新威胁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6: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短视频诈骗频发,AI换脸技术成新威胁

2024年12月,公安部督办的一起跨境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在缅甸设立诈骗窝点,搭建虚假贷款平台,骗取受害人资金近6000万元。这起案件揭示了短视频诈骗的严峻形势,也凸显了防范的重要性。

01

短视频诈骗:无孔不入的陷阱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成为诈骗分子的新战场。他们利用短视频的广泛传播性和便捷性,实施各种诈骗活动。[[1]]中的案例显示,诈骗团伙通过以下步骤实施诈骗:

  1. 搭建虚假平台:在缅甸设立诈骗窝点,搭建虚假贷款平台。

  2. 精准营销:向受害人定点发送附有虚假贷款平台链接的短信,并在短视频网站上推广。

  3. 心理操控:冒充贷款平台客服人员,以办理贷款名义诱导受害人缴纳认证金、解冻费等。

  4. 洗钱转移:通过虚拟币等渠道“洗钱”,并将部分赃款转移给国内的家人亲属。

02

AI换脸技术:真假难辨的新威胁

AI换脸技术的发展,让虚假视频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2]]显示,目前AI换脸技术存在以下特点和风险:

  1. 技术门槛低:网上充斥着各种AI换脸软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2. 名人“被带货”: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名人形象进行直播带货,如张文宏医生、李玲教授等都曾“被带货”。

  3. 识别难度大:AI换脸技术日益逼真,普通人难以辨别真伪。

专家建议,要识别AI换脸视频,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 面部轮廓:观察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模糊情况。
  • 光线效果:检查光线是否自然,AI生成的图像可能在光线处理上存在破绽。
  • 表情动作: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观察面部表情是否自然。
03

防诈骗工具:亟待改进的防线

虽然有国家反诈中心APP等防诈骗工具,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3]]和[[4]]的反馈显示,这些工具存在以下问题:

  1. 登录复杂:需要频繁进行短信验证,有时会出现“发送频繁稍后重试”或“请求超时”的情况。

  2. 权限过度:过度管控用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导致正常使用受限。

  3. 网络问题:经常出现网络连接不稳定,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04

法律法规:平台责任和个人防范并重

根据《网络安全法》及相关规定,短视频平台需要承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5]]显示,快手公司因存在违法信息未及时处置等问题,已被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然而,仅靠平台监管是不够的。个人也需要提高防范意识:

  1.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不轻易在短视频平台透露个人核心身份信息。

  2. 理性对待优惠信息:不贪图小利,不轻信“免费”陷阱。

  3. 使用正规防诈骗工具: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工具仍然是重要的防范手段。

  4. 及时举报可疑信息:发现诈骗行为及时向平台和相关部门举报。

短视频诈骗和AI换脸技术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需要政府、平台和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多方联动,才能有效遏制这类新型网络犯罪的蔓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