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司法局创新“1231”工作法 探索安置帮教新模式
张掖市司法局创新“1231”工作法 探索安置帮教新模式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径,创新推出“1231”工作法,通过网格化管理、多部门联动、精准帮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为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1231”工作法:创新管理模式
“1231”工作法是张掖市司法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探索出的一套科学管理模式。具体来说:
“一格”: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安置帮教对象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由司法所联合网格员定期开展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帮教对象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对于“人户分离”的对象,严格实行户籍地和居住地“双列管”制度,确保管理无死角。
“二联”:建立“工作联动、民生联帮”的管理模式。针对安置帮教对象在回归社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三无”问题(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主动对接公安、民政、信访、人社等多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建立“五位一体”帮教小组,为帮教对象提供救助、低保等社会救助措施,并宣讲相关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三帮”:从思想、生活、就业三个方面进行精准帮扶。一是帮思想,通过亲情关怀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二是帮生活,为经济困难者提供临时救助;三是帮就业,通过技能培训和协调辖区单位、企业,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一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一人一档”制度,定期开展工作督导,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台账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规范化。
破解传统难题:成效显著
这种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多个难题:
衔接机制不畅: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多部门联动,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工作的无缝对接。
社会接纳度低:通过政策宣讲和社会救助,帮助帮教对象解决实际困难,逐步消除社会偏见。
帮扶措施虚化:通过“三帮”措施,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帮教对象的燃眉之急。
基层力量薄弱:通过整合社区网格员和多部门资源,有效缓解了基层工作压力。
推广价值:为全国提供经验
张掖市司法局的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本地安置帮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精准的帮扶措施,真正实现了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精准帮扶的创新模式,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学习。它不仅体现了司法行政系统的责任担当,更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