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徽医大二附院创新突破: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成功救治脑出血患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6: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徽医大二附院创新突破: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成功救治脑出血患者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运用“Code ICH脑出血早期综合诊治策略”,成功救治了一例突发脑出血的60岁女性患者。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现了我国在脑出血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全球脑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从病例看创新:2小时黄金救治时间

今年7月底的一天早晨,家住合肥经开区的60岁何女士在晾晒衣服时突然晕倒在地,出现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活动等症状。家人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救护车迅速将其送往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入院后,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何女士完善各项检查并采取急救措施。CT检查显示,何女士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脑室受压。根据Code ICH策略,医疗团队为何女士快速采取了静脉降压治疗。由于救治及时,患者未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为进一步治疗,医疗团队决定为何女士实施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仅耗时半小时左右,通过局部麻醉和极细导管将颅内出血排出,术后创口仅有2-3毫米。术后复查CT显示,脑内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患者意识很快恢复清醒。在医院观察治疗两周后,各项指标均稳定,已顺利出院。

02

Code ICH:脑出血早期综合诊治新标准

这一成功案例背后,是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琦教授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Code ICH脑出血早期综合诊治策略。该策略于2024年初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卒中》杂志上,并被《柳叶刀-神经病学》写入2023全球脑卒中最新进展。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脑卒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据统计,我国约有40%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一年内死亡,幸存患者常遗留瘫痪、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0天内死亡率约40%,远高于脑梗死患者。

Code ICH策略的核心是在患者入院初期的关键阶段实施一套标准、快速、基于临床证据的综合管理方案。该方案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1. 血压控制:建议在发病2小时内进行早期急性降血压,可减少血肿扩大的风险。研究显示,将收缩压降至120~130mmHg与更好的结局相关。

  2. 抗血肿扩大治疗:超过三分之一的脑出血患者会在早期出现血肿扩大,这是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Code ICH提出通过CTA点征等影像学标志物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

  3. 多学科协作:打破传统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界限,建立一体化综合管理流程。

03

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Code ICH策略,安医大二附院建立了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该单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急诊、康复科、影像科及卒中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致力于为脑出血患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诊疗服务。

“在早期脑出血诊治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李琦教授指出,“过去,神经内科采用药物治疗,而神经外科则擅长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缺乏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出血性卒中单元,我们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04

突破性成果获国际认可

Code ICH策略和出血性卒中单元的建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这一模式,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颅手术,不仅创伤更小、费用更低,还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这一创新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Code ICH专家共识被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课程及美国医生继续教育课程收录,成为脑出血诊疗的国际标准。李琦教授还受邀在2023年欧洲神经病学会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分享这一研究成果。

“这不仅是安医大二附院的突破,更是中国医学界在脑出血治疗领域的重要贡献。”李琦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这一模式,为更多脑出血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脑出血治疗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早期综合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救治效果,更为全球脑出血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