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AED普及,你get了吗?
校园AED普及,你get了吗?
近年来,校园内心脏骤停事件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在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救命神器",其在校园内的普及和使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政策推动下的校园AED普及
为应对校园心脏骤停事件,全国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AED进校园。北京要求每校至少配备一台AED,四川则明确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必须配置。截至2021年底,北京首批已配送1469台AED一体机;海南更是下拨3562万元财政资金,为1781所小学配置AED。
校园AED使用培训现状
尽管AED设备在校园内的覆盖率逐步提高,但"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仍然突出。许多学校已开始重视AED使用培训,如北京、西安等地的学校都组织了相关培训。在承德医学院,37名学生通过CPR和AED培训考核取得证书。但总体来看,AED的普及率和公众知晓率仍有待提高。
AED在校园急救中的实际效果
在已配备AED并开展相关培训的学校,已有多起成功救治案例。在塘栖中学,一名学生在体育训练时突发心脏骤停,老师同学使用AED配合心肺复苏成功抢救;在横岗高级中学,一名高一男生在大课间跑操时发生意外,校医使用AED顺利完成抢救。
专家建议与未来展望
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建议,应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快校园AED配置,并推动校园AED设备管理维护标准化。同时,要注重培训实效,让师生真正掌握相关技术。他还建议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校园,推动急救资源下沉。
目前,我国AED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我国AED平均覆盖率小于1台/10万人,而美国、日本等国的普及率远高于此。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正积极推进AED配置项目,AED的全国大面积布防已成必然趋势。
校园AED的普及和使用培训,不仅关系到学生生命安全,更是提升全民急救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AED能像灭火器一样,成为校园标配的安全设备,为师生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