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发现IBD治疗新靶点,可精准调控肠道免疫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6: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济大学发现IBD治疗新靶点,可精准调控肠道免疫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刘占举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胃肠病学杂志《Gu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MCPIP1分子在调控肠道巨噬细胞成熟中的关键作用,为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团队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1 (MCPIP1)在炎症性肠病的黏膜中高表达,但其调控肠道巨噬细胞功能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深入研究,团队首次阐明了实验性结肠炎和IBD患者中MCPIP1与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揭示了MCPIP1通过ATF3-AP1S2轴调控巨噬细胞分化的新分子途径。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进展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主要类型。近年来,IBD在中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IBD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刘占举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IBD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简介
刘占举教授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肠道免疫学和炎症性肠病治疗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团队在《Gu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为推动我国消化病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热门推荐
探析王皇后被废的真正原因
李治原配王皇后:无子无宠,结局凄惨,她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
“全职儿女”的背后: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与延续
肾功能检查:抽血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泡脚几天泡一次好?医生建议每周2-3次
防止趴着睡觉的办法
桑葚茶导致大便颜色变化:原因、正常性与应对措施解析
八字命理揭秘:操劳命八字特征一览
岩藻多糖后生元:免疫健康的创新选择
医学影像技术在运动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用反向链接精确索引1个段落 | Obsidian实践
探索桐城之旅:路程、景点与旅行贴士全解析
桐城旅游全攻略:打卡六尺巷,畅游文都
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
什么是电池加速
方法简单,一看就会:最有用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驱力
高原上的自然选择!研究揭示西藏人群适应低氧环境的进化奇迹
如何提高无氧代谢
支气管镜“探险”,麻醉让你“零痛感”
支气管镜检查后的护理措施全攻略
魏文侯:战国初期的杰出君主
ATR指标的用法
月季花最好的肥料
儿童呼吸道疾病挂什么科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必背公式及记忆方法
安信金业:对黄金价格走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全国十大著名小吃街,你打卡过几家?
纪念亲人用悼念还是缅怀
一文读懂分布式光伏组件如何选型
夏季失眠,谨防心脑血管疾病!4种疗法助你远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