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年音乐会创新演绎:商铙与交响乐奏响《浏阳河》
长沙新年音乐会创新演绎:商铙与交响乐奏响《浏阳河》
12月28日晚,长沙音乐厅内灯光璀璨,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音乐会正在上演。这场以"新岁音潮起,中西乐共鸣"为主题的新年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音乐会以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长沙序曲》拉开序幕。这首曲目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将长沙的千年历史、人文风貌与现代城市的发展成果巧妙融合,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而本次音乐会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长沙商铙与交响《浏阳河》的惊艳亮相。这一创新不仅是对长沙深厚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次积极探索。
商代象纹大铜铙,这件出土于1983年的国宝级文物,高103厘米、重221.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商代乐器,堪称"商代乐器之王"。国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历来对中国传统乐器情有独钟,对于家乡的商铙更是心念已久。早在2001年,谭盾先生在长沙博物馆现场聆听了商铙乐声后,就萌生了将古老铙乐搬上现代舞台的想法。2021年谭盾先生受聘担任长沙交响乐团终身荣誉艺术总监后,这一想法得以落地。
为了实现这一创想,长沙博物馆专门仿制了一批青铜铙。仿制项目依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制作,其核心技艺是"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和"一钟双音"校音。在制作中,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成品可编组用于演奏。谭盾先生及其团队参与了乐器的设计、绘制、定音和制作的全过程。
《浏阳河》这首创作于1950年的湖南民歌,经过数代传唱,已成为浏阳的文化符号。2019年获得"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金曲奖。在谭盾的指导下,长沙歌舞剧院民乐团与长沙交响乐团携手,将古老铙乐与现代交响乐完美交融,奏响了新时代的"古乐新声"。这一创举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更让长沙的文化名片更加闪亮。
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正如谭盾所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