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风筝》:跨越60年的中法电影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1: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风筝》:跨越60年的中法电影传奇

在我的文化收藏中,有一张60年前的“电影说明书”,介绍的是一部片名《风筝》的儿童故事片。只有A5大小的说明书纸质粗糙,似乎不值得保存,但我却十分看重,因为它是我在少年时代透过银幕,对法国、对巴黎建立起美好印象的佐证……


法国导演比果(左)和编剧杜达尔(右)

这部电影紧紧抓住“风筝”和“孙悟空”这两个经典中国文化元素,巧妙地利用“美猴王”无所不能的神通广大,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手法,将远隔千山万水的中法两个国度连接在一起。很显然,这只“风筝”的意义已经“逸出”文化艺术范畴,其精神指向直抵人类灵魂中的善良层面。


《风筝》主要人物:比埃罗、周佩琴、宋小青

在中方的演员中,还有两位特别值得一提。其中最能吸引法国观众眼球的“孙悟空”饰演者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武生张春华(1924-2019),他自幼学戏,专工武行,在京剧流派中是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1955年张春华曾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演出,以《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形象让巴黎观众对东方艺术大开眼界。因此,《风筝》中孙悟空的角色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设,非他莫属。在影片中,张春华不负众望,以“华美的扮相,精湛的武功,富有韵味的道白”倾倒观众,在短短几分钟里,他不仅将中国神话英雄孙悟空的无所不能展现得惟妙惟肖,也为其演艺生涯留下了不可多得的银幕神韵,丰姿永远定格在这部电影的精彩镜头之中。


张春华在《风筝》中饰演的孙悟空

由于两国具体的国情有别,相对于中国方面的热情程度,法国方面的整体反应显得更加热烈与持久。自该影片公映后,法国一家名为“世俗作品联盟”的机构购买了放映权,他们是专门为学校放映电影的非宗教性组织。后来的结果远远超出预料,该机构将《风筝》选定为儿童电影教材后受到许多法国学校师生的欢迎,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演再演,竟然连续放映了30余年。说《风筝》通过电影艺术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几代法国人认识中国的兴趣,确实并不夸张。


《风筝》在北京的拍摄现场

至于《风筝》这部电影是否 对推动中法建交产生过作用,可以从戴高乐的继任者乔治·让·蓬皮杜总统(1911-1974)的一段表述中得到解答。1973年9月,蓬皮杜成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西方首脑,他在访华后曾明确表示,“艺术和电影实际上推动了外交,我们的电影《风筝》已经十五年了,它在中法两国之间建立起深刻的人文交流”。


法国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时与周总理在一起

2019年中国文化机构又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风筝·风筝》,以纪念中法合作拍摄《风筝》60周年。这部时长与《风筝》同样81分钟的纪录片内容丰富,视野宽广,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影片中既有当年影片主创人员亲属的珍贵回忆,也有记录当年《风筝》中法国小妹妹尼高尔、中国少年宋小青和周佩琴这三位饰演者60年后再相聚的动人场面,更有展现两国人民在观看《风筝》后,为中法文化交流继续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系列经典案例。

一只风筝飞到了巴黎
《风筝》与《风筝·风筝》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都没有生硬的文化灌输企图和意识形态标签,无论站在中法各自的角度还是共同的立场,都完全可以看作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典范之作。

2024年恰逢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点,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观赏电影《风筝》,如果人们都能够感受片中人“宋小青”寄托在风筝上的善意与梦想,那么这个世界一定能在实现和谐与和平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积极力量。

最后,就让我们共同借用《风筝》中那首美好的诗文,向所有接续传颂“风筝”精神的人们致敬:

我把这封信交给了风筝,
我把这只风筝交给了风,
它吹着小鸟的翅膀,它吹动了绿竹与风篷。
今天这股中国的风吹拂着我,
明天它也许会去寻找另一个儿童。
我并不知道他是谁,
只要他捡到了这只风筝,
他一定会露出笑容!
(2024/2/4 立春时撰于上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