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离骚》精华片段解析
高考必备:《离骚》精华片段解析
高考临近,备战语文科目的同学们一定少不了对经典篇章的学习,《离骚》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备考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带你深入剖析《离骚》中的精华片段,从原文、翻译到精彩赏析,全方位解读屈原这位伟大诗人的政治抒情诗,让你在考场上从容应对,取得优异成绩。快来一起学习吧!
原文与翻译
让我们先来看《离骚》前十段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翻译: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的先父名叫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从前三后公正无私,他们把美德传遍大地。
他们都配得上天地清明,都博得百神的赞许。
想到尧舜的正大光明,遵循正道而把政事治理。
想到桀纣的放纵无度,因贪走捷径而自取灭亡。
想到那些结党营私之徒,只图偷安享乐而忘记国家。
他们不考虑将给国家带来灾难,只顾自己贪图安逸。
我怎能容忍看着国家败亡,而不挺身而出呢?
我奔走前后为国尽忠,是想追慕先王的足迹。
君王不体察我的一片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脾气。
我本来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患,但我不能改变自己的禀性。
我以苍天为见证,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君王。
我与君王约定在黄昏时分,可是君王中途改变了主意。
当初已经与我约定,后来却反悔另有他想。
我并不怕自己被疏远,只是伤心君王反复无常。
重点句子赏析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句诗通过香草的意象,象征屈原的高洁品质和美好理想。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屈原将它们佩戴在身上,表明自己追求美好品德的决心。这种象征手法在《离骚》中多次出现,成为屈原诗歌的重要特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成为屈原诗歌的核心主题。“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这句诗体现了屈原的忠诚和正直。他愿意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献出生命,这种精神得到了古代圣贤的推崇。这句话也反映了屈原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句诗展现了屈原的仁爱之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为百姓的苦难而叹息流泪,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种人文关怀也是屈原诗歌的重要特征。
高考备考建议
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在背诵《离骚》重点段落时,一定要结合诗句的翻译和赏析,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加深理解。
抓住关键意象:《离骚》中有很多象征性的意象,如香草、美人、骏马等。这些意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有助于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熟悉常见考点:高考中常考的考点包括诗句的翻译、重点句子的赏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等。要针对这些考点进行重点复习。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同时,做题也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了解屈原生平: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离骚》的内容和情感。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是解读《离骚》的重要线索。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在高考中从容应对《离骚》的相关题目,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