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问计!旧院黑鸡→中国名鸡 | 产业共生,黄山黑鸡“蹭黟流”的生存法则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1: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问计!旧院黑鸡→中国名鸡 | 产业共生,黄山黑鸡“蹭黟流”的生存法则

在安徽黟县,一种名为“黄山黑鸡”的特色农产品,正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擦亮‘中国黑鸡之乡’名片,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大型行走调研报道近日启动,本报记者深入安徽黟县,开展了“问计”调研,今日推出报道《产业共生,黄山黑鸡“蹭黟流”的生存法则》。

调研报道组还将继续出发,调研国内地方特色鸡产业现状,了解各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试图通过行走调研将一个个问号拉直,围绕推动万源黑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产业发展之困、探寻品牌强化之策、问计市场突围之路。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嗣华 裴玉松 李正勇 文/图

6月13日,“擦亮‘中国黑鸡之乡’名片,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大型行走调研报道组走进安徽黟县寻访黄山黑鸡,这个以徽派古建筑古村落闻名的旅游名县,刚刚又获一项荣誉加身: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山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赫然在列,是唯一冠名“乡村旅游”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黟县,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发祥地,西递和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它最亮眼的金字招牌,境内完整保存着1590幢明清古建筑和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6个中国传统村落、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量旅游资源,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递优美如画。黟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采访调研的对象,看上去似乎和这些内容无关,甚至可能有冲突和矛盾:旅游是黟县的核心要素,山清水秀、生态古村是其核心价值,而畜禽产业发展,离不开养殖环节,有面源污染风险,生态环保要求高,养殖用地保障也是个课题。

然而,自2009年作为畜禽遗传资源在民间被发现,黄山黑鸡就被黟县精心保护起来,摸索出一条与当地保护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这一核心价值优势“和谐共生”“借势成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蹭好黟县旅游的巨大流量,实现产业发展以发挥助农增收效应,反过来,通过自身产业发展,又能为旅游业升级向休闲康养体验转型赋能——这,就是黄山黑鸡产业选择的生存法则。


▉发现与保护
定位核心资产,实施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

我们采访的首个目的地,是位于黄山市黟县西北部山里的柯村镇。


皖南红色第一村。

2009年,在柯村镇胡门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发现了外貌特征明显的小群体黑羽鸡,命名为“黄山黑鸡”,随后,政府牵头在当地建起保种场。目前,黄山黑鸡和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黑鸡一样,是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予以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黑鸡品种之一。

6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胡门村的省级黄山黑鸡保种场,只见入口建成徽派牌坊模样,一幅对联“肉黄味鲜香满席,羽黑冠红鸡中凤”点明了黄山黑鸡的特点,也寄予了对其的发展期望。保种场前方被青青稻田环绕,后方被苍莽群山环抱,“具有天然的保种隔离优势。”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罗联辉介绍道。


调研组前往保种场采访调研。

黄山黑鸡被发现时,罗联辉就在现场。从那时起,他便一直参与黄山黑鸡的保种研究和产业发展工作。他回忆,当时科研组本是调研当地的皖南花猪(黑猪)情况,却意外发现了黄山黑鸡。

黟县,位于黟山之南而得名,黟山是黄山的古称,峰岩青黑为黟。“黟”字本义即为黑色,黟字难读,拆字解意,黟县人自己也调皮地称黟县为“黑多”县。黟山之南的黟县,主要分布富硒、富锌土壤,为全国罕见的成规模硒锌同富地区,多出黑色物产。

既然物产“黑多”,黟县人就倍加珍惜,将其视为和徽派文化一样的核心标识予以强化,作为核心资产实施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为此,黟县倾力打造“五黑”农业特色产业,专门成立了安徽黟品五黑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五黑公司”)专职负责产业推动。“黑色食品代表营养、天然和健康,五还不只是指五种,意味着多,也呼应着‘黑多’,成为黟县的鲜明特征。”黟县副县长饶罡明介绍,黄山黑鸡就是其中“重要成员”。

保种场内,散养的黄山黑鸡。

以此思路出发,黟县始终重视黄山黑鸡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投入资金从良种选育、科技研发、宣传营销等方面予以扶持,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黄山黑鸡养殖规模初现,成为黟县山区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方向与机遇
“变现”文旅资源,倾力打造“五黑”产业

离开柯村,我们顺皖南山区行走,只见茶山、竹海、溪流,满眼翠绿。黟县还有一块全国唯一的“气候康养旅居示范区”金字招牌,全县植被覆盖率86.35%,森林覆盖率高达84.78%。一些民宿房间里还贴上温馨告示提醒游客:“黟县水质比矿泉水还好,房内生水可以直接烧开饮用”。这些景致与湖水清莲、白墙黛瓦,深蕴徽派文化的宏村景区交相呼应。

徽派文化、生态良好,是黟县发展的核心价值,其产生的旅游红利稳定而巨大。和其它“黑多”物产一样,如果仅仅从养殖业角度发展黄山黑鸡,也有一定助农增收的效果,但若不能找到一条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既享受不到旅游红利,更可能产生冲突,在旅游业的热闹和繁华冲击下,最终只能退出。


黄山黑鸡特写图。

为此,黟县在从更高层面审视和推动黄山黑鸡等“五黑”产业发展。

常住人口仅仅7万多人的黟县,2023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700多万人次。如何接得住守得牢这巨大的流量?如何让徽州文化等文旅优势资源变现为富农红利?是黟县打造“五黑”产业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共同出发点。

首先是“五黑”产业的思路和方向选择,“我们从品种选育、种养模式、品牌营销等方面实施全产业链聚合升级,围绕旅游走‘精致农业’道路,从而带动全县‘土特产’的种(养)殖及精深加工,变旅游业‘一枝独秀’为三产协同发展。”饶罡明介绍说。

“精致农业”意味着“五黑”产业并不是盲目规模化发展,而是在市场端,做好做优做大旅游产品。黟县为此推出了“黟品五黑”品牌,让游客从旅游观光到充分了解地方物产、感受地方特色美食文化,产品开发则还要向文创产品延伸。

在种养端,则考虑游客的体验。饶罡明举例说,例如黟县的稻田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的进入和观感;而黄山黑鸡养殖,则目前尽量保留在山区乡镇,“如果数量过大,将影响全县旅游发展。”罗联辉认为。


黄山黑鸡特写图。

再是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求,需要“五黑”产业的赋能。饶罡明重点提到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入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件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黟县推动从观光目的地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介绍,要实现旅游的休闲、度假和康养功能,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这是黟县发展黄山黑鸡产业的思路,也是黄山黑鸡做成特色产业的机遇所在。

▉挑战与破题
丰富产品形态,推动保种和精深加工

黟县东高铁站候车大厅内,有一家“黟品五黑”销售店,其仿照徽派建筑的“青砖小瓦马头墙”特点而建,店内黟县出产的黑玉米、黑茶等特产摆放整齐。


黟县东高铁站内的“黟品五黑”店。

“五黑公司”董事长胡晓伟介绍,黟县所有景点都设有这样一个直营店,确保游客能买到正宗的黟县“五黑”特产。同时,黟县还在部分餐馆推出“五黑宴”,让游客更多品尝到正宗徽菜的黟县滋味。另外,黟县还组建了“五黑”产业发展协会发挥自律职责,规范市场秩序,护航“五黑”产业良性发展。

黟县还通过举行“村碗”大赛、吃鸡美食大赛、徽菜创新大赛等活动,持续提升“五黑”产业知名。以“村碗”大赛为例,黟县每年从全县各个村中挑选一道地道美食予以包装推介。


2022年,黟县举办徽菜创新大赛提高“五黑宴”知名度。黟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到黟县写生的大学生数量超过40万人次。黟县邀请这批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帮助设计“五黑”产品标识并择优选用,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新鲜感。

如今,黄山黑鸡从发现时的数百只发展到40余万只,产业规模绝对值并不高,这是黄山黑鸡现实路径选择的必然,也是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课题所在。

受限于地形条件、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影响,黄山黑鸡养殖规模上不去,饲养周期也长,一般要12个月,还需林下放养,产能因此受限。经过15年保护与开发利用,黄山黑鸡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而今40余万只产量明显供不应求,成了黄山黑鸡“幸福的烦恼”。“有个订单需要按2000羽/月的数量供给,我们仅仅坚持了3个月便难以持续;前段时间有个大订单但不敢签。”“五黑公司”总经理舒翔感慨道。


保种场内,散养的黄山黑鸡。

据悉,黟县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扩建保种场,预计建成可年出栏鸡苗500万只。养殖模式上,当地政府还准备尝试探索“飞地”模式饲养。

年游客流量1700多万人次,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或是一口黄山黑鸡鸡汤,或是一片黑猪肉,都可能成为每一位游客的独家记忆,黟县在思考在行动,但一切才刚刚起步。

今年3月,罗联辉随队前往江西崇仁县考察学习崇仁麻鸡产业发展经验,在考察报告中,他分析了黄山黑鸡存在的“产业链没有深加工环节”“与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黄山黑鸡系列菜谱”等发展瓶颈。

从事“五黑”产业工作后,胡晓伟也多有思考,他认为,精深加工是黄山黑鸡做大做强的重要方向。“如果鸡血、鸡肝、鸡毛等都能卖钱,附加值不就提起来了?”胡晓伟说,未来黄山黑鸡还应在文化挖掘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