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美携手,共筑地球安全屏障:小行星防御迎来突破性进展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9: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美携手,共筑地球安全屏障:小行星防御迎来突破性进展

2025年9月,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通过航天器撞击近地小行星Dimorphos,使其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钟,远超预期效果。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验证了动能撞击作为行星防御的有效手段,也开启了人类主动防御小行星撞击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布局小行星防御体系。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该任务将采用独特的“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即先由探测器伴飞目标小行星,随后实施动能撞击,最后再次伴飞以评估撞击效果。这种设计能够在一次任务中同时实现动能撞击和天基评估,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表示,中国高度重视近地小行星对地球与人类安全的威胁,愿意与国际伙伴在联合研制、搭载发射、联合观测、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小行星撞击风险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据统计,太阳系中存在超过3.5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一部分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特别是等效直径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将引发洲际级灾难,而这类小行星平均每3万年就会遭遇一次。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小行星监测预警体系。美国的卡特琳娜巡天系统和泛星计划是当前发现近地小行星最多的系统,2022年共发现3182颗近地小行星。欧洲和俄罗斯也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网络,共同为地球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小行星撞击这一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的提出,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国家加入到这一关乎人类命运的事业中来,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小行星防御体系,守护地球家园的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