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乐图鉴】14种芭乐吃过吗?珍珠帝王水晶三巨头,红钻珍翠是新秀,中山月拔老相好
【芭乐图鉴】14种芭乐吃过吗?珍珠帝王水晶三巨头,红钻珍翠是新秀,中山月拔老相好
芭乐是莲雾的远房亲戚,来台超过300年,是最亲民的水果。最初来台落脚的芭乐又小又酸,直到日治时期,台湾开始引种、研究芭乐,才慢慢变好吃。
台湾的芭乐舞台,有好几个阶段性要角,首先是土芭乐,又大又脆的泰国芭乐接着登台,1990年问世的“珍珠芭乐”更大幅改变台湾的芭乐版图。芭乐美味又营养,是高CP值水果,台湾有哪些好吃芭乐?有请“芭乐先生”出马,一同认识我们餐桌上的芭乐。
芭乐来台超过300年,日治时期开始引种
农业试验所凤山分所研究员谢鸿业说明,芭乐原产于中南美洲,如今在全球都很普遍,因为平价,所以在台湾被称作平民水果,而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则是“贫民的水果”,例如: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芭乐产地,芭乐不只鲜食,也有很高比例会加工制成果汁。
《台湾府志》记载,台湾于1695年就有芭乐的栽培纪录。谢鸿业表示,先民开垦时将芭乐带来台湾,当时的芭乐与现代芭乐差异极大,早期的芭乐多是野生、散布在全台各地,果实小、果肉比例很少,且味道很酸,“不好吃”。直到日治时期,台湾才开始研究芭乐,国民政府来台,台湾人口增加,芭乐面积也渐渐成长,1963年首度超过1000公顷。
农业试验所纪录显示,1915年,日本人三宅勉及石田昌人引进爪哇白肉及黄肉种,而后陆续从美国、中国、印度、泰国、南非、巴拿马等许多国家引种。如今,珍贵的种原都保留在农业试验所凤山分所中。走在试验田里可以看到大小、颜色各异的芭乐,例如:小如铃铛、多汁又酸的草莓芭乐、叶子和果实都充满花青素的紫芭乐。
芭乐的大小、颜色五花八门,民间甚至选拔出紫色的芭乐(照片提供/谢鸿业)
土芭乐易软熟、香气回浓
台湾人吃的芭乐品种不断更迭。谢鸿业表示,日治时期的研究人员对芭乐进行选种,民间果农栽培过程发现变异时,也会自行留种,不过,早期农情调查并未问及品种,直到国民政府来台后,农政单位才开始针对芭乐品种进行调查。
早期流行的是“土芭乐”,谢鸿业解释,土芭乐是当时市售芭乐的泛称,品种可细分中山月拔、白拔、梨子拔、大蒂头、香拔、宜兰红肉芭乐等,这些品种多是由民间自行选拔而来,共同点为易软熟、香气回浓。
中山月拔是早期土芭乐的代表之一。(照片提供/谢鸿业)
泰国芭乐改变产业,“非更年型”品种成主流
芭乐的品种可分“更年性”与“非更年性”,谢鸿业说明,差别在于,果实后熟阶段呼吸作用是否出现高峰,呼吸作用速率出现高峰即为更年型,反之,则为非更年型。
常见的更年型水果包含香蕉、木瓜、酪梨等,对乙烯特别敏感。更年型的芭乐品种,特色为经后熟的果肉较软、香气回浓,需依需求调整采收,若是鲜食,采收后要再放置一段时问,直到后熟再售出;若要加工,则需提早采收。
非更年性品种,则果肉口感较脆,多是直接鲜食,无须等待后熟,“泰国芭乐”即是典型案例。
1970年代,“泰国芭乐”引进台,因果实大、脆又耐贮运,消费者的口感偏好渐渐转为脆,产业也出现分水岭。过去的土芭乐都是不耐贮运的“更年型”品种,自“泰国芭乐”起,国内产消都渐渐转为“非更年型”品种,而后民间选拔出的20世纪芭乐、珍珠芭乐、水晶芭乐、帝王芭乐、彩虹芭乐等,都是非更年型品种。
非更年型品种也推升了芭乐栽培面积,1978年后显著成长,1986年增至6658公顷,芭乐逐渐成为全民水果。
泰国芭乐改变了台湾的芭乐市况。(照片提供/谢鸿业)
珍珠芭乐翻转产区,燕巢芭乐因此崛起
继“泰国芭乐”后,下个改变产业的关键品种为“珍珠芭乐”。珍珠芭乐由高雄大社种苗商陈玉盏选拔而来,果实形状接近梨,果肉香甜且脆。
谢鸿业回忆,珍珠芭乐在1990年出现,但一开头并不流行,因为栽培模式还末普及,收成品质相当不稳定。当时,谢鸿业每日到产地进行栽培试验,摸索出合适的管理模式后,陆续辅佐各产销班,“珍珠芭乐”便因此向外开枝散叶。
珍珠芭乐已是国内市占率最高的品种(照片提供/谢鸿业)
“珍珠芭乐”也使产区出现大洗牌,谢鸿业分析,1990年以前,芭乐产业重心在中北部,以台北、彰化、新竹等地为主,尤其彰化社头、溪州的芭乐格外有名,彰化地区多种植“20世纪芭乐”,南部地区则多种植泰国芭乐。
谢鸿业指出,珍珠芭乐品质、价格都更好,从南部发迹后,自高雄大社一路传至燕巢、阿莲等地,其中,原本就办理共同运销的燕巢农会,更系统性地辅佐、鼓励农人改种珍珠芭乐,并在市场打出名气,更一跃成为全台芭乐最大产地,“芭乐南北产区地位就此易位”。
水晶芭乐无籽肉厚清脆,帝王拔大粒又脆又甜
珍珠芭乐栽培日益普及后,有的果农以酦酵牛奶制成液肥浇灌,以“牛奶芭乐”为名贩售。有人以为牛奶芭乐是品种名,实则是误会。
在珍珠芭乐之后,1991年,高雄燕巢果农董建銘及賴錫堯从泰國芭樂残株发现果肉厚、种籽少、口感脆且著果率高的“水晶芭乐”,虽然外表凹凸不光滑,但是它接近无籽,果肉多又口感清脆,深受欢迎,但它的照顾难度较高,因此市场普及率并不高。
无籽的水晶芭乐受到喜爱,但种植难度也高(照片提供/谢鸿业)
2006年,为了使农人有更多选择,谢鸿业以珍珠芭乐和无籽芭乐杂交育成“帝王芭乐”,果实更大,果肉厚实,甜度与脆度都更高,微带果酸香气回,贮运时间更长,立刻成为市场新宠。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芭乐品种为“珍珠芭乐”,市占率超过九成;台农一号“帝王芭乐”居次,市占率约5%;“水晶芭乐”名列第三,可以说是国人最常吃到的三种芭乐。
台农1号帝王芭乐硕大、果肉脆甜(照片提供/谢鸿业)
西瓜芭乐、红钻芭乐颜色美,珍翠肉细夏天也好吃
主流芭乐都是白肉,但也有几种红肉芭乐独特受欢迎。例如宜兰红心芭乐软Q香甜,彩虹芭乐(西瓜芭乐)果肉最红艳,带着淡淡青草香,红宝石芭乐几乎无籽,外脆内软又多汁,最新问世的红钻芭乐,果肉厚、甘甜无涩味,是新起之秀,都别具特色。
台湾的芭乐品种持续进化,2020年由高雄改良场育成“珍翠”芭乐,由果农潘连进独家技转,果实硕大浑圆,吃起来口感脆、微酸带着清甜,加上高产抗病、不容易软芯,可望成下个明日之星。
红钻芭乐果实浑圆,果肉鲜红. (照片提供/谢鸿业)
珍翠芭乐果实硕大,果肉带有微酸,是芭乐界的明日之星. (摄影/林怡均)
挑芭乐动手也动眼,翠绿、果脐小尤佳
好吃的芭乐该如何挑选?谢鸿业建议,买芭乐时可用手掂重量,先排除太小的芭乐,因为可能是肥料不足或留果过多造成,优质芭乐单果重量通常落在400至450公克,接着查看外观,整颗芭乐颜色是否均匀、翠绿,太过浓绿可能还末成熟。
再来是果皮表面细致凹凸,若有沟痕则要排除,最后则是将芭乐翻过来,查看果脐,果脐小而内缩也是优质的表现,参酌以上步骤,不保证绝对就能选到完美芭乐,但能“提高选到好芭乐的机率”。
卫福部资料显示,芭乐的维生素C含量远超苹果,是奇异果2.7倍。芭乐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B1及B2,是很好的低GI水果,无论哪个品种,都兼具营养与美味,每个都值得品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