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光教授揭秘:干扰素治疗乙肝小三阳的新突破
窦晓光教授揭秘:干扰素治疗乙肝小三阳的新突破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在第十七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上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干扰素治疗对于乙肝小三阳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治愈率可达35%以上,特定条件下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这一发现有望改变现有治疗指南,为更多乙肝小三阳患者带来希望。
什么是乙肝小三阳?
乙肝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指标呈阳性。这类患者通常病毒载量较低,但疾病进展风险较高,容易被忽视。
干扰素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干扰素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两大主要手段之一,与核苷(酸)类似物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能够使患者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即HBV持续低于检测下限、HBeAg阴性、肝组织疾病不再进展。
研究数据支持
窦晓光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HBV DNA阳性、HBeAg阴性、HBsAg阳性且ALT正常的CHB患者,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治愈率(HBsAg消失)平均可达35%。如果患者的基线病毒载量低、HBsAg小于1500 IU/mL,临床治愈率更是高达50%以上。
适用人群和治疗时机
研究发现,干扰素治疗对以下人群效果最佳:
- 年龄较大、HBeAg阴性的患者
- ALT正常但HBV DNA阳性的患者
- HBsAg水平较低(<1500 IU/mL)的患者
对于这类优势人群,建议尽早采用干扰素治疗。而对于非优势人群,可以先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联合或序贯使用干扰素。
治疗方案的对比
与传统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相比,干扰素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 HBsAg清除率更高:可达30%以上,而核苷(酸)类似物仅为3%左右
- 疗程较短:一般为48周,而核苷(酸)类似物需要长期服用
-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但干扰素治疗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不良反应较多、价格较高、需要注射给药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未来展望
窦晓光教授表示,未来将推动全国临床专家更多地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小三阳患者,并将相关推荐写入新的治疗指南。这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实现临床治愈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度运动、避免饮酒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对于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乙肝小三阳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提醒我们,科学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控制病情和降低传播风险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