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教育,解锁语言学习新姿势
方言教育,解锁语言学习新姿势
“小朋友,你家讲什么话啊?”
“我们家讲上海话。”
“那你知道怎么用上海话说‘我爱上海’吗?”
“吾爱上海!”
这是发生在上海市某小学课堂上的一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方言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家乡话。
方言流失,危机重重
数据显示,我国方言流失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吴语区,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居全国最低,其中苏州仅2.2%,上海22.4%。在闽东宁德,2018级和2019级初中生中,能较为精通宁德话的学生比例分别仅为8%和4.9%。青岛话的使用人群中,50岁以上占大多数,12岁以下儿童的使用率仅有0.7%。
方言教育,意义非凡
方言不仅是简单的交流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通过学习方言,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研究表明,学习方言还能促进认知发展,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在科技的助力下,方言教育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某大型科技公司开发的方言语音转换器,能实现实时翻译,让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无障碍交流。中国电信更是推出了支持30种方言的语音识别大模型,不仅优化了客户服务体验,更为方言保护注入了科技力量。
在学校教育方面,各地也展开了积极探索。深圳桂园小学组织粤语版《木兰辞》背诵活动,衢州新湖校区开设方言课程,厦门中小学则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闽南话教学。
实用建议,助力方言学习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在家庭聚会或传统节庆时,鼓励孩子使用方言;通过方言故事书、戏剧等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校则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特色课程,如音乐课上用方言演唱民歌,语文课上分析方言文学作品等。
未来展望
方言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借助科技力量进行保护,也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方言这颗“文化明珠”继续闪耀。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们打开方言学习的大门,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