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流程: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解读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22: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流程: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解读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是临床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其标准化流程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PT测定的标准化流程、结果解读及其临床应用。

01

标准化流程

样本采集

  • 采集对象: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患者,如服用抗凝药物者、肝病患者、手术前患者等。
  • 采集方法:通常采用静脉采血,使用含有3.2%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
  • 样本处理:采集后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避免剧烈震荡,然后在2-8℃下以1500g离心15分钟,分离出血浆。

试剂准备

  • 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应使用经国际敏感指数(ISI)校准的标准化试剂。
  • 钙离子溶液:用于启动凝血反应。

操作步骤

  1. 将待测血浆和质控血浆分别加入反应杯中。
  2. 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试剂,混匀后在37℃恒温孵育。
  3. 加入钙离子溶液,启动凝血反应。
  4. 通过光学或机械方法监测血浆凝固时间,即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质量控制

  • 使用已知标准的质控血浆进行对照实验,确保结果准确性。
  • 定期校准仪器,确保检测系统的稳定性。
02

结果解读

参考范围

  • 正常范围:10-13秒。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用于评估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效果,正常范围为0.8-1.5。

异常结果

  • 延长: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 缩短:可能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关。
03

临床应用

  1. 监测抗凝治疗:特别是使用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INR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2. 评估肝功能:PT延长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
  3. 诊断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等。
  4. 术前评估: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状态,预防手术出血风险。
04

总结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流程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对于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PT测定,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