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教育集团化:创新引领,打造教育新生态
朝阳区教育集团化:创新引领,打造教育新生态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计划在东坝、黑庄户等地区新建改扩建5所学校,增加中小学学位6960个。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简单扩充,更是朝阳区推进教育集团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步骤。
集团化办学:从“量变”到“质变”
目前,朝阳区已建成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在这一过程中,朝阳区不仅注重规模的扩大,更注重质量的提升。以陈经纶中学为例,该校自2011年开始集团化办学,目前已形成“1校35址”的发展格局。集团内通过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让教学更精准
朝阳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例如,人工智能辅助备课已在朝阳区八十中教育集团做过试点,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并通过教育集团辐射到了雄安等地区。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采集当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数据来优化课堂教学。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可以自动分析课上教师综合表现、学生学习行为、课堂思维培养等,老师可以根据分析报告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
思政课改革:从“小课堂”到“大课堂”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立华表示:“在做好校内教育的同时,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带孩子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课堂。”例如,该校组织学生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在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景思政课。此外,亮马河畔,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模拟政协社团的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社团成员向阳说:“我们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能为城市发展出份力,大家都感觉特别自豪。”现在,像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这样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朝阳区已有10个。
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朝阳区聚焦“名师、名长、名校”,大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例如,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建立了77个骨干教师工作室,通过集团内干部、教师互换交流,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同时,朝阳区启动“双名工程”,设立20多个高端人才培养品牌项目,对近百名校长、教师、班主任等实施教育家型校长培育、专家型教师培养、班主任领军人才塑造。截至目前,朝阳区有市级特级校长29名,特级教师285名,正高级教师21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7名,各级各类骨干人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58.1%,高端人才增量与总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
未来展望:构建教育新生态
2025年,朝阳区将高质量举办“数学节、科学节、体育节、创艺节”等四大节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方位拓宽学生成才通道。同时,将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构建铸魂育人“大思政”体系。此外,朝阳区还将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朝阳区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全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集团化办学、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改革等创新举措,朝阳区不仅有效缓解了“择校热”,还显著提升了教育质量,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