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农民画里的"龙":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金山农民画里的"龙":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金山农民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起源于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等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艺术形式的作者大多是农村女性,她们将江南民俗情态、古老农耕方式以及各种家庭杂艺融入画作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构图饱满、造型质朴、色彩明快。它不拘泥于自然造型和色彩的限制,而是强调主观感情的表达。在技法上,金山农民画不讲究科学透视,而是采用散点或多视点组合的方式,将物体平面展开以表现空间关系。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金山农民画在众多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2024年春节前夕,金山农民画院里洋溢着浓厚的创作氛围。传承人们纷纷拿起画笔,以"龙"为主题,创作出一批充满年味的新作。在这些作品中,龙的形象栩栩如生,或威风凛凛,或憨萌可爱,展现了传承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金山农民画区级传承人曹金根的《舞龙闹新春》已经基本完成上色。画面上,一条大龙盘踞中间,舞龙人手持龙具奔跑穿行。旁边是正在进行的花船舞,两侧的人们敲锣打鼓、欢呼雀跃,生动再现了乡村舞龙表演的热闹场景。这幅画不仅展现了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更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的美好期盼。
金山农民画院副研究馆员张斌创作的《大学生舞龙队》也已完工。画面中,五色龙头寓意五谷丰登,六位青年则象征吉祥顺利。青年们面带笑容,手持龙头,传递出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龙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农民画的传承人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载体和材料,如丙烯、油画布等,让这门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金山农民画院副研究馆员张斌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画家开始尝试用不同载体画农民画,如不久前开展的'彩绘金山'中国农民画邀请展上,我们金山展出的作品,就有以中国传统漆艺为原料技法和丙乙烯为原料的创作作品,除了让人观赏到不一样的艺术形态,这些创新对农民画在储藏上也有突破性意义。"
金山农民画的创新还体现在数字化领域。青年画家李元将农民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建了"云素材库"。他介绍道:"要把农民画变成衍生品,早先就是拍摄或是扫描手绘作品,再在不同材质上影印,但这样不仅有时清晰度不够,最麻烦的是,往往一个细节的变化就要重新作画,费时费力。而如今,他个人的'云素材库',让一幅农民画的创作可缩短至30分钟左右,最重要的是,颜色、元素、比例都可根据需求任意调整切换。"
金山农民画的传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已有6位画家被命名为上海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位画家被命名为金山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长期坚持创作的骨干更是达400人之多。他们不仅在画布上挥洒创意,还将金山农民画带到了欧、美、亚、澳、大洋洲近30个城市的展示交流活动中,让这门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威武刚健的象征,更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的美好愿望。从二里头文化的绿松石龙形器,到金代的铜坐龙,再到唐代的赤金走龙,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不断演变,但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地位始终不变。
金山农民画中的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主题,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它展现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个龙腾虎跃的新春时节,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美的画作,感受金山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品味中国龙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