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再破7.3,美元指数飙升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市场博弈
人民币汇率再破7.3,美元指数飙升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市场博弈
2025年开年,人民币汇率再度引发市场关注。1月上旬,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7.3关口,创下一年来新低。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强势突破110关口,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轮美元走强,不仅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压力,也导致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纷纷跌至多年低点。
美元为何如此强势?
美元指数的强势表现,主要源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劲和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5.6万人,为9个月最大增幅,失业率降至4.1%的低位。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
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节奏的预期发生变化。尽管美联储已经放缓加息步伐,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政策立场可能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走向。高盛集团策略师预计,美国新政府加征关税的政策可能加剧通胀压力,限制美联储的降息空间,从而支撑美元走强。
人民币汇率承压原因
人民币汇率的走低,除了受美元强势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多重因素制约:
中美利差扩大:美国市场利率变化存在不确定性,而中国为支持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
贸易摩擦预期: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更激进的对华贸易政策,增加中国出口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
全球市场波动: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表现疲软,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压力。
未来走势如何?
尽管短期内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更加注重时度效,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高盛预计,2025年人民币对美元可能进一步贬值至7.4-7.6区间,但这一预测也存在不确定性。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在7.10-7.35区间内震荡,贸易摩擦压力下波动上限或触及7.40-7.50区间。
政策应对与市场预期
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已采取多项措施维护市场稳定。2025年1月15日,央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以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专家建议,企业应树立“汇率中性”理念,理性面对汇率波动。同时,投资者在进行财富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汇率因素,通过多币种、多资产、跨地域的方式分散风险。
结语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虽然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但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政策支持将有助于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市场参与者应保持理性预期,避免过度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