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信诈骗新动向:如何用"反诈宝典"守护钱包?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37: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信诈骗新动向:如何用"反诈宝典"守护钱包?

电信诈骗,这个令人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演变和升级。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揭示了这一犯罪活动的新动向和特点。其中一起案件中,犯罪集团通过"充值投注"和"淘宝刷单"等虚假信息,诱骗受害者投资,涉案金额高达309万余元。这些案例再次敲响警钟:电信诈骗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目标。

01

电信诈骗的新动向

从最高法发布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电信诈骗的几个新特点:

  1. 跨境作案成常态:许多诈骗集团将窝点设在境外,利用跨境作案逃避打击。他们通过非法渠道招募人员,偷渡出境后实施诈骗。

  2. 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诈骗集团内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从人员招募、业务培训到资金管理都有专人负责。

  3. 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利用网络聊天软件、虚假投资平台等技术手段,通过后台操控实施诈骗。

  4. 目标人群广泛:从老年人到青少年,从普通民众到企业主,都是诈骗分子的目标。

02

如何用"反诈宝典"守护钱包?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份实用的"反诈宝典":

1.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不要随意告诉陌生人或在不明网站上填写。

  • 谨慎使用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网上银行、支付等操作,以防信息被截取。

  • 定期检查隐私设置: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2.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 设置复杂密码:为各类账户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

  • 开启双重验证:为重要账户开启双重验证功能,增加安全性。

  • 警惕异常交易: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 不轻信"高收益"投资:对声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 谨慎对待陌生来电: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 了解最新诈骗手法: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和案例,提高防范意识。

4.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 使用安全支付渠道:尽量使用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直接转账到个人账户。

  • 不随意扫描二维码:对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保持警惕,避免扫描后进入钓鱼网站。

  • 保留交易凭证: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保留相关凭证,以便在发生问题时提供证据。

03

法律为我们撑腰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有力武器。

  •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诚信原则,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给予特别保护。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为公众提供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的出台,不仅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保护措施。例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应当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04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

电信诈骗的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警银联动:与警方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反诈防线。

  • 创新宣传:通过直播、漫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让反诈宣传更加生动有趣。

  • 全民参与:深入社区、校园等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电信诈骗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就能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诈骗分子无从下手。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