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种植黑科技,你get了吗?
党参种植黑科技,你get了吗?
党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其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从选地整地、适时起苗到定植方法,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党参种植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帮助您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党参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时间的选择
党参种子的种植时间分为春播和秋播两个季节。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秋播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此时气温逐渐降低,土壤开始进入休眠期,种子在土壤中经过冬季的雨雪浸润,有利于第二年的出苗和生长。
在选择种植时间时,种植者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在低海拔和低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春播时间可以提前到2月份。同时,种植者还需要注意防止大风天气对播种的影响,避免出现缺苗现象。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处理是提高党参出苗率的关键环节。首先,选用当年生种子,避免使用发芽率不足10%的隔年陈种子。然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边搅、边拌、边放种子,待水温降至不烫手时,再浸泡5分钟。接下来,将浸好的种子用纱布袋装好,用清水洗3-5次,然后放到砂堆上,隔4小时左右用15℃温水淋1次,经过5-6天种子露白后就可以播种。
播种与田间管理
育苗地宜选择水源附近、土层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朝向最好为背阳阴坡;以条播为宜,按行距10cm开深1cm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盖上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以利出苗,播种量2-3公斤一亩。播后用麦草或树枝等覆盖畦面保湿,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当苗高约5cm时将覆盖物逐渐揭掉,但注意不要一次揭完,以防烈日晒死幼苗,逐渐揭去盖物,增强其对光适应力。也可与小麦等作物间作,起到遮荫作用。苗高约10cm时,进行间苗,除去过密的小苗弱苗,保持株距1~3cm。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时拔草会伤害参苗,甚至把相邻幼苗也一起带出。育苗地一般不施肥,并适当控制水分,幼苗期应少浇勤浇,苗长大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季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党参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常见的病害有锈病和根腐病。锈病可在发病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钠2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次。根腐病可在整地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病区。
虫害方面,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红蜘蛛主要危害幼苗及成植叶片,可用50%虫螟松1000~2000倍液喷雾。地下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和一六○五乳剂1000倍液浇根部杀灭。
采收与加工
党参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定植后2年或3年的10月,切忌过早收获,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将挖出的党参,剪去藤蔓,抖去泥土,摊于晒场,晒至34成干,呈柔软状,按粗细、大小,用手顺握成把,置木板上,揉搓后再晒,反复34次至晒干。揉搓的目的是保证其根条顺直,干燥均匀,皮肉紧,质柔润。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党参这一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