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封古城最新考古发现:景龙门遗址显真容,“城摞城”奇观再添实证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38: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封古城最新考古发现:景龙门遗址显真容,“城摞城”奇观再添实证

近日,河南开封古城的考古发现再次震惊世人。作为拥有4100余年建城史和建都史的“八朝古都”,开封不仅有《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记录下的辉煌,还有州桥遗址、开封博物馆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最近的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开封古城的“城摞城”奇观,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座千年古城的辉煌与变迁。

01

景龙门遗址:最大规模北宋城门重见天日

近期,配合城市基建的考古前置发掘,让北宋城门景龙门从漫漫黄土中揭露出来。景龙门遗址现场负责人、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室副主任万军卫表示,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

景龙门遗址的发掘始于2023年11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2024年7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认定景龙门、里城北墙等遗存的发现,为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确定了关键节点。

考古发现显示,景龙门为一门三道式布局,城门主体由墩台、隔墙及门道构成。城门东西通阔约60米,门道南北进深约20米。城门及墩台包砖、逐层错缝露龈砌造,隔墙为素土逐层夯筑,门道为排叉柱抬梁式构造。万军卫介绍,“景龙门夯筑、砖墙砌造等工艺与《营造法式》里的壕寨、砖作制度相符,可视为北宋晚期官式建筑的典范。”

02

“城摞城”:千年古城的历史密码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历史上,黄河沿岸的开封经历多次水患,数座不同时代的古城被深埋地下,地层叠置,形成了“城摞城”景观。景龙门遗址考古发现,唐代至明代不同时期城墙及建筑遗存地层关系明确,清晰揭示了开封从唐代汴州城到北宋、金代都城,再到明代府城的历史变迁过程,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也为开封“城摞城”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州桥遗址的发掘更是将这座古城层层叠压的历史切开一个剖面。考古发现显示,州桥遗址规模宏大,桥面宽近50米,南北跨度25.4米。遗址中发现了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等6座古城叠压,形成了独特的“桥摞桥”“路摞路”景观。

03

丰富的出土文物:见证千年繁华

此次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重要的建筑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州桥遗址出土了鎏金铜造像、铜钱和保存完好的青花瓷器等大量珍贵的文物标本。其中瓷器标本就有56000多件,展现了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陶瓷工艺发展。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开封作为都城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商业发展状况。出土的铜钱和青花瓷器等文物,见证了开封作为古代重要贸易中心的地位。

04

历史意义与价值

景龙门遗址和州桥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大价值。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开封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考古成果为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形态、国家文明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为研究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景龙门遗址和州桥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考古工作者正在依据综合考古发现和《营造法式》《清明上河图》《瑞鹤图》等资料里的城门信息,设计北宋晚期景龙门复原模型。根据考古成果,当地正在商讨制订景龙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方案。

这些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正在逐步揭开开封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都城的辉煌与变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