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推荐:中医营养疗法改善慢性肾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13: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推荐:中医营养疗法改善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并发症多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且每年新增病例数持续增长。慢性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和管理慢性肾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01

中医理论基础

国医大师郑新提出的“肾病三因论”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他认为,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或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或由此及彼,在疾病的演绎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为水之上源。肺又为娇脏,易受六淫邪气侵袭。风为六淫邪气之首,多兼夹寒、湿、热、毒,合而为患。表气虚则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等邪气每易乘虚而袭。风寒外束,风热上受,均可导致肺气闭塞,气失宣畅。通调失司,水液不能敷布及下注于肾,水湿、湿浊更甚。水液运行逆乱,泛于肌肤乃成肤肿。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一是将五谷之精微敷布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二是传输水湿,将来自上源之水下输膀胱。脾为中土,喜燥而恶湿。脾虚,则水湿不化。运化失职沦为水肿;脾气亏虚,生化无源,中气下陷,致蛋白等精微物质下泄;脾虚,水湿不运,水湿、尿素氮、肌酐等浊毒内蕴,故有“诸湿肿满皆生于脾”之说;另风邪夹湿最易困遏脾阳,导致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以致水液泛滥,湿瘀交阻。

肾主水,司开阖、二便,主藏精。肾精充肾气足,气化得当,开阖有度,人体水液平衡得以维持。今肾虚,肾不藏精则蛋白、精液等精微物质外泄;气滞寒凝、虚火扰肾都可以导致血不循经,产生尿血:肾阳亏虚,阳不化气,开阖失灵则水湿浊毒内停。造成水肿、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增高。

02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健脾、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慢性肾病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穴、血海穴、三阴交穴等。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则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监控心血管疾病、限制磷摄入等。具体建议如下:

  1. 限制蛋白质摄入:建议肾病患者每日摄入的肉类不超过4两(约150克)。
  2. 监控心血管疾病: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及胆固醇水平。
  3. 限制磷摄入: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麦类食品、坚果、碳酸饮料等。
03

中医营养疗法的特色

中医营养疗法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通过中药、针灸、饮食控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以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为例,该科室在2024年获得了区级中西医结合专科能力提升项目的立项支持,充分体现了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方面的实力。该科室采用中医营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监测手段,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04

结语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医营养疗法,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和饮食控制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慢性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同时,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慢性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