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中国贡献全球气候治理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5: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中国贡献全球气候治理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4年的主题定为“气候行动最前线”,这无疑是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最直接回应。就在世界气象日前夕,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这份报告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球气候加速恶化的图景。

01

全球气候正在加速恶化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45±0.12℃,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升温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从6月到12月,每个月的温度都创下了该月的最高纪录,特别是9月份的温度比历史纪录高出0.46℃至0.54℃。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变暖趋势正在加速。过去十年(2014-2023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水平高出1.20±0.12℃,是自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而这种升温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热量。2023年,全球海洋热含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海洋热浪覆盖率达到惊人的32%,远高于2016年23%的历史纪录。这种持续的海洋变暖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还导致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冰冻圈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1979年有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纪录;北极海冰范围也处于历史低点。两大冰盖(格陵兰和南极)的融化速度在过去30年里显著加快,目前每年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毫米。

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2023年,全球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达到3.33亿,比新冠疫情前翻了一番以上。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02

中国:气候行动的积极贡献者

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形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装机容量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9.8%提升至2023年的17.9%,煤炭消费占比则从67.4%降至55.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大亮点。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达297亿元。目前,中国正在研究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纳入碳市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03

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进展与挑战

在国际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在持续推进。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达成重要成果,要求发达国家到2035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以支持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然而,全球气候行动仍面临诸多挑战。发达国家在气候融资承诺的落实上进展缓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75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04

结语: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气候行动最前线”,正是对当前全球气候形势的紧迫回应。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气候危机无疑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它与不平等危机密切交织,日益严重的粮食不安全、人口流离失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这场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