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一座绿色之城的生态抱负
金湖:一座绿色之城的生态抱负
金湖县,这座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美丽水乡,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而得名,素有“淮上明珠”之称。近年来,金湖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行列,成为苏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典范。
绿色发展: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金湖县在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没有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而是积极探索绿色工业发展新模式。全县围绕“工业产值超千亿,绿色低碳高质量”的总目标,制定出台多份文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转型,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金湖县经济开发区,西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钻采设备、管线阀门、调节阀、开关阀及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公司新增投资1.56亿元,致力于智能化改造与升级。在西派集团的智能车间内,亚太地区最长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集成6台最新的智能加工中心,可实现物料、刀具、夹具的自动传输,以及订单、生产要素的自动分配和实时动态调整。
“该生产线可以将产品精度提升至0.002毫米,为生产高精尖产品提供有力保障。”西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燕表示,通过数智赋能,西派集团生产人员减少20%,生产效率提升1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2%以上。
西派集团的智能化转型只是金湖县绿色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3年金湖县累计兑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奖补资金2.34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向“新”提“质”发展。截至目前,金湖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1家,市级绿色标杆企业9家。2023年,金湖新增“四上”企业143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4家,增量和总数位列全市第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凝聚成势,产值突破600亿元。
生态旅游:水乡风光与人文魅力的完美融合
金湖县不仅在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旅游业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全县现有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金湖县接待旅游总人次560多万,同比增长20%。
金湖县的旅游发展以水为脉、以绿为底,打造了300公里的全域旅游绿道,串联起全县的重点景区和美丽乡村。这条绿道不仅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全域可游、全时可游,更将金湖的生态之美、水乡风韵带出了江苏,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金湖县的生态明珠,2023年2月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园规划总面积3243.37公顷(约32.4平方公里),95%在金湖境内,其中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湿地面积3059.78公顷,湿地率93%,湿地保护率87.44%,水源充沛,水质长年保持在国家Ⅲ类水标准。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生长有大片芦苇、茭草、莲、双穗雀稗、菹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群落,具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的植被特征。
金湖水上森林是另一处令人惊叹的生态景观。这片位于金湖县银涂镇境内的“池杉王国”,北接宝应湖,南邻高邮湖,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林间小道,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水鸟嬉戏,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金湖县在环境治理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全县推行“101%金质营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实施城市生活空间治理,包括道路空间、绿地空间、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治理。针对城区公园广场、街头绿地乱耕乱种、缺株死株、黄土露天、杂草丛生等问题,全面清除、补植、更换绿化树木苗木,并完善绿地养护分级分类标准,建立统筹管养机制,提高绿化管养水平。针对城区公园广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布局不合理、标准不高、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布点,升级绿地品质,合理增设园路、路灯、座椅等服务设施,用心调和城市“色彩”,着力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市景观。
在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的黄庄,百姓临水而居,农舍沿河错落有致,柏油马路宽阔干净,晨光与炊烟交织成和谐乡村美景。黄庄作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近年来依托水乡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文化搭台、产业唱戏,串联美丽风景,打造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旅游兴业、文旅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金湖县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金湖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绿色工业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湿地保护等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金湖县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金湖智慧”和“金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