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荷兰绿色农业:从“低洼之国”到农业强国
解码荷兰绿色农业:从“低洼之国”到农业强国
荷兰,这个国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27%土地低于海平面的“低洼之国”,却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这个令人惊叹的成就背后,是荷兰在绿色农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
绿色农业的必要性
荷兰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低洼潮湿、光照不足,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挑战。然而,正是这些不利条件促使荷兰人不断创新,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绿色现代农业。
绿色农业的具体措施
荷兰的绿色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施农业
荷兰建立了占地近17万亩的现代化温室,约占全世界温室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些温室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等,保证了农作物的高效优质生产。
循环农业
荷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例如,在瓦赫宁根大学的“未来农场”,通过种植8种不同的作物,有效利用水资源,降低病虫害风险,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健康,从而获得更高产量。
精准农业
荷兰广泛应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智能除草机械能够识别作物和杂草,只对杂草喷洒少量除草剂,大幅减少农药使用。土壤扫描技术可以以每平方米为单位进行全面扫描和记录,帮助农场了解土壤潜力并提高产量。
农业科技创新
荷兰的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依托于瓦赫宁根大学为核心的“食品谷”。这里聚集了200多家食品及农业研发机构、2600多家相关公司企业,年产值约650亿美元。
食品谷建立了由知识生产机构、知识输送网络以及知识落地服务机构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瓦赫宁根大学负责基础研究,研究所、实验型企业负责开发研究,试验站开展应用研究。这种明确的分工和开放共享的理念,使得最新的知识能够迅速输送到一线生产,同时最新的技术需求也能被灵敏地反馈到一线科研。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荷兰在农业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双方签署了双边农业合作协议,建立了中荷农业合作联委会,在花卉、蔬菜、畜牧业等领域有深入合作。
荷兰的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重视科技创新:推动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中试+成果产业化”模式为引领的知识创新平台建设。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注重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食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与国际食品企业和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荷兰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自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也能创造出农业奇迹。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