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全攻略:酸味食物成主角
寒露养生全攻略:酸味食物成主角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此时,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凉意更浓,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酸味食物:秋季养生的主角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遵循“增酸减辛”的原则。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养护肝气,同时还能生津止渴,改善秋燥。以下是几种适合秋季食用的酸味食材:
乌梅
乌梅性平,味酸、涩,能敛肺、涩肠、生津。当人体津液耗伤导致口干渴时,乌梅一方面能生津,缓解口干症状,一方面收敛,避免津液耗伤。但胃气虚弱患者、胃酸过多、经常出现嗳气泛酸者不建议多食。
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其中,生山楂解肝腻,活血化瘀。而焦山楂可解胃腻,消食化积,取30克炒山楂泡水或煮水喝即可。山楂含有大量有机酸,空腹食用过多容易刺激胃黏膜;另外孕妇、脾胃虚弱、血糖过低者不建议食用。
柠檬
柠檬味甘、酸,能清热化痰,生津解暑,健脾消食。而经食盐腌过的咸柠檬功效更佳,性平味甘,有生津止渴,和胃化痰,养阴而不助湿,尤其适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胃溃疡、胃酸过多者,不宜经常饮用柠檬饮品。
柚子
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健胃消食、宽中下气、化痰止咳、滑肠通便等功效。柚子的皮也有妙用,其性温、味辛苦甘,能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柚子性寒,脾虚泄泻的人吃了柚子会腹泻,故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养生重点:防寒保暖与养阴防燥
防寒保暖
寒露时节,阳气渐藏,阴气渐盛,气温比白露时更低。防寒防感冒是寒露时节养生的重中之重。中医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应注意足部保暖,不宜再穿凉鞋,以防“寒从足生”。人们可用热水或者艾叶等药材泡脚,温通经络,既解乏又有助睡眠。
养阴防燥
寒露时节寒燥入体,易引发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干咳等不适。因此,此时养生重点要兼顾养阴防燥、润肺养肺。防止燥气引起的身体不适,可适量增加滋阴润肺的食物或药材,如芝麻、糯米、百合、莲藕、银耳、蜂蜜、西洋参、燕窝、沙参、麦门冬、石斛等。
调整饮食
早餐常服食一碗温粥,可健脾胃、补中气,加入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做成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还可滋阴润燥、益胃生津。注意多食应季蔬果,如梨、苹果、柑橘、石榴、葡萄、大枣、白萝卜、白菜等,以补充水分。此外可多食用鸡肉、鸭肉、牛肉、鱼等,以增强体质。
调节情绪
寒露时节要注意抑郁的发生。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看着绿叶枯黄凋零,人们心中或有凄凉之感,可能出现情感波动,容易伤感。因而,驱走抑郁,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寒露时节可以经常和好友煲煲电话粥,同时多晒太阳。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调动积极情绪。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气血尚未充盛,但先天之阳气充足,表现为容易患病,但恢复能力强,在寒露这个时节,由于儿童机体的较强适应性,往往不能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往往容易感冒。但要注意的是,儿童先天的阳气过于充足,但其气血尚未充盛,会导致阳气郁闭在肌肤之下,从而引起过敏性疾病。此时,应适当注意保暖和宣畅全身气机,比如舒缓的全身性运动,例如广播体操及八段锦等。
青壮年
周身气血充盛,除非极端的天气变化,外界的环境对于人体的影响较小。但与之相对的,每日规律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会在此时产生更大的烦躁感,可能会引起过量的饮食以及体内的积热,此时,适量的熟萝卜会有利于青壮年疏解气机,舒缓情绪。
老年人
周身气血匮乏,细小的波动天气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身体影响。这种身体条件在寒露时节,往往不容易出现忘记添衣等状况,因为在季节来临之前往往会出现周身不适,自行进行轻微调理。老年人此时的不适来源往往可能是天气转凉,导致运动次数的下降,从而引起周身气血不畅,此时,可以略煮一些清淡微温的汤品进行辅助,梳理周身阳气,比如冬瓜玉米排骨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也是流感季节高发时间,老年人的一部分疾病也与流感有关,如有周身乏力,咳嗽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心健康,迎接秋冬的挑战。
